老钱带你游外庙(12)
孝敬老母的遗憾
承德 钱宝林
趁着我们休息的空闲,我们给大家来一次纸上谈兵。说说广安寺。实话实说,我也没见过那座寺庙。那里早就是一片废墟,而且是军事重地,但它是外八庙中的一座重要寺庙,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了解。
广安寺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于避暑山庄北部,殊像寺西,因寺中有戒台,俗称“戒台寺”。寺后部分有两层的戒台,周围有群房,完全是藏式建筑。建寺的原由一是瞻礼,乾隆皇帝同蒙古王公贵族举行法会的地方。二是为其母皇太后八十大寿,取“广大广安”之意,敕建该寺。乾隆皇帝在他的《广安寺诗》中说:“一以祝慈寿,一以示外藩。”在《广安寺叠乙未诗韵》的诗注中说的更清楚:“寺本为圣母祝禧而建。”只可惜因皇太后过世而“竟成虚愿”。
遗址之一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活了八十四岁,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遗址之二
广安寺坐北面南,风格独特。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辟三重山门,共三进院落。
第一重山门为藏式白台,中是圆拱门通道,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御书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广安寺”石匾,门内院中四根嘛呢杆一字排列,上有经幡飘扬。
第二重山门仍为藏式白台,但更具特色。台上建有三座砖砌喇嘛塔,台正中辟拱门,门正中嵌有乾隆皇帝御书“持胜门”石匾。两侧各有一拱形小门,门内有两座小院,东院是二层白台建筑“净香室”,内供佛像,并设床铺以供休息。根据文献记载,“净香室”有三幅楹联,其中面西的联语为:
香界拥诸天,妙鬘普护。
塞山现初地,净土同持。
这联的意思为:这座寺院拥有诸天众神,金刚、菩萨普遍保佑众生。塞外的山地出现了这块菩萨修行、讲法的道场,这里将成为清净安乐的境地。
净香室面南的楹联为:
净域顶光融,庄严普现。
妙香鼻观会,功德常增。
联意为:在神州大地上佛的顶光融融,庄严的佛像处处现相。妙香和鼻端白烟汇聚不散,菩萨的功德与日俱增,并经常向众生施善报。
净香室楼上的楹联:
现法化报身,总持净业。
参戒定慧谛,永驻祥轮。
联中说:佛显现出法身、化身、报身三种身相,主持着一切往生西方净土的业因。修习与验证戒、定、慧“三学”的真谛,佛的法力将永久地驻留此地降幅众生。
西院有二座较小白台,属于点缀建筑。
第三重山门为长方形藏式白台,白台内为第三进院落,院落正中为乾隆在外面题匾“戒台”,内部题匾“精勤圆澈”。据说乾隆曾在此受章嘉国师为之举行的授戒仪式。“戒台”原系佛教徒举行受戒仪式的地方,佛教徒只有接受传法授戒仪式,才能取得僧人资格。这座戒台共分三层:一层内供三尊护法神,四面墙壁的佛龛内供有49尊护法神;二层内供四大天王,四周的佛龛内供有36尊护法神;三层内供菩萨和28尊护法神。戒台内供护法神以防外道妖魔侵入圣坛,以示守护正法之意。在戒台东南侧,附近建一座白台。台内正中一座重檐攒尖方亭,是寺中唯一的汉式建筑。内部两山墙有千佛龛,乾隆题名“定慧楼”,为汉满藏蒙四体书石匾。
广安寺为外八庙中较小的一座佛寺,其地位与规模均属次要。此寺大约毁于上世纪30年代,至今遗址也不甚完整,已经淹没在青草和村落里了,几乎很难再寻到它的踪迹,广安寺遗址是承德驻军的军事管理区。
注:本文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