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收藏乐于写稿的体会
钟杰
笔者多年养成的好习惯,集邮和集券收藏中乐于写稿,为自己集邮和集券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可见写稿的过程是用脑和学习的过程,手脑并用,增知益智,为笔者最爱。
乐于写稿,善于所思,勤于笔耕,围绕集邮和集券,有欣赏,有研究,选定主题,定好题目,写出字句,连语成篇,完成一篇,得到快乐。
一.重视门票收藏刊物的订阅学习。
门票收藏是收集、整理、欣赏、学习、研究、写出收藏心得、体会文稿和创作编制专题展集等,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才能提高集券收藏水平。丰富的集券内容,彰显门票收藏的魅力。
集券以来,笔者深有体会,深感门票收藏理论学习不可少,就是要勤学习,多读书,围绕门票文化收藏知识的学习,增加券识,提高集券鉴赏水平。笔者集券学习的网站和门票刊物介绍如下:1.《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收藏研究网每天展示全国各地券友新作,内容丰富多彩,是券友学习、交流的好平台,每天能赏读学习券友撰写的佳作。2.朝花网门票收藏爱好者之家。3.《门票研究》报和《门票研究报公众号》。4.全国各门票收藏专委会自办的门票刊物,譬如:四川的《四川旅游门券》、《门票寻踪》、江苏的《江苏神游》、浙江的《钱江券潮》、河南的《河南门票》《新乡门券》、吉林的《吉林门券》、广东的《广东红藏》等。5.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门票收藏刊物。6.券友个人推出的门票书刊等。7.旅游书刊文献。笔者注重门票书刊文献和旅游书刊文献的订阅、收集、学习和藏研,收益匪浅。
二.自定目标。
1. 门券收藏研究网2020年开设了三人行“佳券赏析”系列专栏,由钱宝林老师、刘振林老师和我,以及可参与的老师、券友撰稿。笔者在“佳券赏析”系列专栏开设之前,注重围绕“佳券赏析”内容来写,写了不少。2020年三人行“佳券赏析”系列专栏已有钱宝林、刘振林、何锦雄、张友仁四位老师和我撰稿,笔者品读四位老师撰写的“佳券赏析”佳文,文章写的好,内容丰富,思路开阔,文笔流畅,笔墨多彩,赏析好文,篇篇精彩,佳作连连,值得我学习。
2.笔者又推出自己喜欢读门票刊物后的感想、书评等稿,自定系列文稿为“藏话佳刊”,《新乡门券》已刊“藏话佳刊(1)”,已在门券收藏研究网展示,“藏话佳刊(2)一(6)”门券收藏研究网已展示,而后继续连号撰文,敬请关注。
3.退休后,2018年联系了山西邮政《集邮报》,我原是贵报集邮通讯员,来了约稿,今年全国疫情防控宅家写了二篇均刊登。后又写了几篇。
而《集邮报》出版至2020年8月19日第32期(总第2283期),根据上级邮政主管部门和要求停刊了。笔者心情沉重,依依不舍。1990年4月5日,中国集邮界第一张《集邮报》在山西运城创办(试刊),1992年7月1日在太原创刊。30年了,难忘我一个《集邮报》读者并为贵报撰稿和订阅贵报学习珍藏。《集邮报》停刊了,但集邮类文稿我将继续撰写下去。
4.收藏鉴赏类文稿,如票证等有时间也写一写。
5.非收藏类文稿的学习写作。
三.拓展思路。
笔者认为学习收藏,涉及面广,见多识广,可视野开阔,拓宽思路,学的多,懂的多,知识面广,写稿时,得心应手,写作愉快,能写出好稿。以上谈到积极为券研网和券刊等撰稿,给自己喜欢的集邮、收藏刊物和非收藏类报刊撰稿。养成好习惯,挤时间多写,持之以恒,方可出成果,在学习、写稿中提高读写水平。
笔者也感到,稿子写多了,也有苦恼,如撰写券文、邮文,多年下来,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说明这就需要充电了,就是要抓紧学习。读唐弢《作家要铸炼语言》一文,深受启发,我想,我不是作家,是写作爱好者,读了这篇佳文,深感就是要多学习,多写,越写灵感来的越多,知识的储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活到老,学到老。
四.勤写作。
有目标,给自己压力,让压力变动力,有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如:笔者每月给门券收藏研究网稿,其中,2020年三人行“佳券赏析”系列专栏,笔者稿每月16日展示,完成后,我根据时间自己安排,再增写1~2篇给门券收藏研究网,除之外,再写给《门票研究》报、《门票研究报公众号》、《河南门票》、《新乡门券》、《江苏神游》等,以及集邮报刊等稿件。
五.写稿要保证质量。
写出的每篇稿件质量要保证,每天都动笔,有时间多写,沒时间挤时间写,想起来就写,灵感来了又写,每稿完成后,接下来反复修改,改上几次,重点检查校对,最少三次,认真检查语句、错别字等。
六.新起点、新目标。
对于笔者来说,以前在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集邮、集券和票证等鉴赏文章,我个人认为那是过去取得的成绩,2008年后因家事连连,暂搁笔,但2017年退休后,新的起点,重新提笔,重视学习,乐于写集券、集邮等收藏乐事。而今与新时代同行,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重视个人文化生活,让文化生活有品味,有意义。新目标,用心撰稿,让写的新稿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