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处在歙县、黟县、太平县、休宁县之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地区,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东邻浙江,南连江西,北与宣城、池州两市接壤。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60平方公。
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刚毅挺拔,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竞相崛起,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七十二峰相映争辉。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唐代大诗人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岭旧居》,诗曰:“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温拍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更有流传千古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等。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诸如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 、老僧采药、苏武牧羊、猴子观海等待。黄山有名称可指的 巧石多达120余处.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优美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蕴含,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神往。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黄山有泉15处,其中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有两个出入口,据宋景佑《黄山图经》记载,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温泉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自唐代以来,享誉千年。温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温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温度为42.5度,副泉泉口水温为41.1度,水温还随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黄山温泉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一股神秘之水,是非同凡响的一处名泉,与奇松、怪石、云海并称黄山四绝。经化验分析,黄山温泉含有不量的硅、钙、镁、钾、钠等对人体有益的氧化物,对治疗皮肤病、风湿病、肠胃病等确实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温泉的水质透明,洁净澄碧,其味甘美,可饮可浴。所以《图经》里这样说:“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点苦。” 清朝王洪度所著《黄山领要录》中记载:“天下腺不借硫而温者有三:骊山以矾石,安宁以碧玉,黄山以朱砂。” 如今黄山温泉,已得到充分利用,造福中外游人。
黄山景区地处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徽州,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等古建筑近百处;历代歌颂黄山的诗词歌赋2万多首(篇);以黄山为题材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难以计数。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等人师法自然,创立了“黄山画派”,历数百年而不衰。
得黄山卡 天下无卡
黄山受到了诸多赞誉,中国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更是用黄山松制成,盛誉极佳,经久传承。黄山特产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享誉中外。黄山门券在收藏界极受欢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80年代的麦秆系列券,还有一种就是90年代的磁卡系列券,其中黄山磁卡系列券更是受到诸多行家的赞誉与推崇。这两种门券在2009年结束的“最喜爱的新中国旅游门券”评选当中双双入选。
黄山卡究竟有多少种,目前本人掌握的情况来看,起码有二十种以上。印象当中黄山卡最低面值的是20元,应该是最早的黄山卡。我手中的最小面值是这张25元的黄山飞来石。飞来石还有一种是面值90元的,应该属最大面值种类,估计是最后出的黄山卡品种。用的是同一张飞来石照片。
较小面值的还有一种是远眺天都峰,面值是40元,字体为蓝色。
黄山门票卡中 60元面值的种类最多。
1997年出了一套2枚面值65元的门票卡,图案为黄山西海大峡谷。
黄山景观四季不同,感受也不同。1997年前后还出过一套黄山四季图,面值都是65元。属于黄山比较少见品种,集齐较难。这张春回黄山采用的是飞来石景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黄山的评价概括是:黄山-上帝的盆景。这里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无与伦比的清凉世界。这张清凉世界也是65元面值
秋季的黄山是游客最多的季节,令每一名游客留连忘返。这张黄山秋色,面值也是65元。
1993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视察黄山时指出:“黄山本来就很美,冬雪更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现在冬雪已经列入黄山第五绝。这张黄山瑞雪,面值65元。
黄山还有几种贵宾卡,面值都是80元,采用的都是迎客松图案。黄山卡难以收集,贵宾卡更是倍受推崇,其中尤其以雪后迎客松最受欢迎。
这张黄山卡采用的是冬季景观,没有面值,有人说是黄山景区的工作人员卡,可惜剪了一个角。据说黄山景区的工作人员使用的卡每年都更换,出品不多,很少外流,收集难度更大。
徐霞客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国内有位门券收藏行家对黄山卡的评价则是“得黄山卡,天下无卡。”新中国60年“最喜爱的新中国旅游门券”当中无疑验证了这一点,卡类门券只有黄山卡、武汉卡和湖南凤凰古城卡入选。为什么对黄山卡会有这样的评价,不外乎这样几点:1.黄山卡出卡较早,种类较多,设计优美。2.黄山卡,品质较好,采用的是塑料厚卡,容易保存。3.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同样是磁卡,厚质磁卡较薄质磁卡要得宠,这是公认的事实,保存价值也有优势。在厚质磁卡当中,个人认为黄山卡、凤凰古城卡、婺源卡、丹霞山卡、武陵源卡是最好的品种,不论是材质还是图案设计都属顶级,尤喜黄山卡。
责编: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