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音宫”铭陶盖
何锦雄
2000年,考古人员在南越国宫苑遗址的西面又发掘出南越国的一号宫殿、二号宫殿、一号廊道、砖石走道和宫城北墙等遗迹。二号宫殿基址位于一号宫殿西南面,现仅揭露其东北一角,建筑形制与一号宫殿基本一致。在宫殿的瓦砾堆积中出土一件戳印“华音宫”铭款的陶器盖,为确定该宫殿的名字提供了依据。
“华音宫”三字戳印陶提筒盖(图一、二)的残片,体积大小为2.8厘米×2.6厘米,同时,在殿基的土层中还出土了一片印有“未央”二字的陶片。无独有偶,在南越王墓出土有“长乐宫器”的陶瓮。1973年,广州东郊淘金坑16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陶瓮上有“长秋居室”戳印。西汉时期的长安城皇宫内就有以“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宫殿,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了印有与秦汉宫殿、官名类似的陶文砖瓦陶片等。从以上几处考古发现,说明了南越国宫殿、官制制度有仿照秦汉王朝的规制。
(图一)展馆内“华音宫”铭款陶盒盖出土现场照片
(图二)展柜内的“华音宫”铭陶盖照片
然而,在对“华音宫”三字遂个梳理释义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春秋时期“诸华”与“诸夏”都表示文化,礼制较为先进的中原诸国,汉时“华”字代表的范围扩大,寓指汉朝的统治区域。结合前人对“音”字和“宫”的定义,认为“华音宫”的寓意指华夏之音的宫殿。
赵佗本为秦朝将领,南征百越之时恰逢农民起义及楚汉相争的战乱,他便趁机割据岭南,紧守关隘,建立南越国。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朝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陆贾的到来,让他听到了久违的华夏乡音。以“华音”来命名宫殿,或许表达的正是他内心最深处的乡愁与喜悦。
在南越国王宫博物馆所使用过的门票中,至今没有“华音宫”图案及文字的门票出现。因年初的新冠肺炎病毒的爆发,我宅在家中,整理门票,写“南越王”相关的文章。3月18日起,广州几家大型博物馆开始复馆,为寻找更充实的写作资料,我多次行走南越王博物馆、南越国王宫博物馆之间,每次带着问题去仔细观看展览,拍图文资料,向馆员请教,并加入馆方的微信公众号,看抖音、云直播,积极报名到现场聆听专家们的文史讲座,了解学相关习文史知识。
在南越国王宫博物馆的陈列楼,后东侧一楼,有一个学术报告厅,报告厅的(图三)名称为“华音宫讲坛”,讲坛由南越国王宫博物馆、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终身学习大讲堂、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广州老年大堂联合主办,由各地的博物馆馆长、文博专家、文史学者等进行系列讲座。
(图三)报告厅前的讲台
博物馆在每次讲座前几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现场听讲座的报名通知,通知上就有“华音宫讲坛”讲座的(图四)电子宣传单张,并给成功报名,按时到场签到的听课者发送一本印有“华音宫讲坛”系列讲座(图五)笔记本。
这枚电子宣传单张,以土黄色设计,左边有“华音宫”三字戳印陶提筒盖的残片,陶纹戳印非常清晰。右边有两行青色醒目的“华音宫讲坛”楷书字体,下面是小几号的“2020系讲座”的文字。而华音宫的“宫”字右上方有一枚红色的“华音宫”小印章。
(图四)电子宣传单张
(图五)笔记本
综观这枚电子宣传单张,设计亮丽、明快,直接表达“华音宫讲坛”的功能,可以用作该专题资料的补充。
参考资料
(1)岭南中心2000年—南越国宫署考古发掘记
(2)“华音宫”陶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