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古向东
这枚兴国县三僚风水文化旅游景区门票中的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兴国县东南64公里的梅窖镇境内,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三僚村因其独特的风水,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客家堪舆文化圣地。
三僚的由来,相传唐朝末年,朝廷司天监监正杨筠松,携其门徒曾文讪、廖金精踏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三僚找到了他理想的风水宝地,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3间茅棚(当地人称“茅棚”为“寮”)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故得名“三寮”,后改为现在的“三僚”。
三僚村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自然村寨,但自从唐僖宗坤符18年(公元880年),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风水大师杨筠松(名益,号救贫)先生,携其门徒曾文讪、廖金精隐居三僚著书立说,授徒传艺。杨筠松和其弟子曾文讪等人给世留下《撼龙经》、《葬法倒杖》、《天玉经》、《俯宗本源歌》《疑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传》、《天玉经·外编》等数十部皇皇巨著,创立了中国赣派风水文化体系,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之先河。杨筠松先生被海内外堪舆界尊为祖师。三僚村的曾、廖两姓村民,自他们的祖上曾文讪、廖瑀师事杨公之术后,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国师辈出,(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享誉海内外。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古都南京、北京的明十三陵、故宫、长城等建筑杰作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勘定。
三僚村因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它的风水文化史自唐末延绵至今。杨筠松开创的堪舆之术(赣派风水)始,不仅在本土流传,而且流播域外。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绝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外。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人选择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兴国县三僚风水文化旅游景,保存了大量风水文化作品,是中国风水文化保存最完好、风水文化作品最集中的古材落,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成为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
2007年,三僚风水文化旅游景区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8年6月,三僚风水文化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评为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