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券挚友
北京 吴士育
2020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蔓延,席卷全球,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珍贵,人生的跌宕,更感到祖国的伟大,民族的强盛,感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福。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挚友陪伴我们走过。在疫情下,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坚持集券活动,许多挚友也陪伴着我们走过集券的道路,倍感亲切、倍感温暖、倍感友情的可贵。
我集门券二、三十年了。这些年来也遇到许多集券的挚友,他们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人生的荣幸,集券中难得的收获!
我爱阅读并收藏集券报,各地集券报的主编都是我的集券挚友。如上海的姚金文先生、浙江的周盛仪老师、苏州的俞自立先生、四川的胥昌同先生、河南的王继平先生、陕西的林延军先生等,他们不仅按时寄赠我报刊还与我交流门券,使我丰富了集券知识、丰富了券品,收获了他们的友谊。
我爱和全国各地的券友通信交流门票,这些年来一直保持通信联系,即使在疫情下也从未中断交流,收信寄信已经成为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许多人都不理解,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你还在写信?他们哪里知道集藏门券通信交流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我身居京城却和全国各地券友每天都有书信往来,鸿雁传情。每一封信都承载着珍贵的门票和珍贵的友谊,使我的集藏册不断丰盈,不断增彩。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上海的丁百鸣和颜振鈊先生,抚顺的关英奎先生,湖北荆门的罗吕斌先生,乐山的罗婉英老师,承德的李国林先生,成都的蓝长之先生,哈尔滨的郭军女士等等、等等。是他们每月都给我寄信寄券,无私的支持,慷慨的交流。大家在门券的交流中共享券乐。真是丰富了生活,愉悦了心情。每天有新券进帐,每天都有快乐的心情。
近15年来,我每天都要打开电脑浏览券研网和朝花网。特别是券研网已经成为我集券的挚友。一天不看券研网就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似的。十五年来,我想券研网辅助了多少门券收藏爱好者,使大家从网上获得了知识,获得了信息,开拓了视野,结识了多少各地的门券精英。同时,他们在网上展示才华,展示门券收藏作品。大家在网上举办的活动中,享受快乐,享受集券的裨益。
细细想来,民间办好一个网站需要多少财力、人力和精力?十五年啦,在人心浮躁的环境下,券研网坚持下来了,而且越办越红火,是多么不容易!在王建池站长的人格魅力影响和身先士卒带领下,券研网做到了。编辑部团结网站的诸位编辑和撰稿人,把网站办的丰富多彩,让我爱不释手,成为我每天的生活内容之一。感谢网站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正是由于你们的辛勤耕耘,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我每天都在网上看到编辑们和热心撰稿人为网站忙碌的身影。难得他们保持着弘扬集券文化的初心,牢记使命,无私的付出,努力的坚持,久久为功,才有今天券研网的红火。他们的奉献精神也是值得大家赞扬的。王站长患腰病不能久坐,也坚持站着操作电脑为网站辛勤的工作着;编辑们日夜守候、随时编辑上传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作者们精心创作,及时提供各种精彩的作品。坚持十五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决心!我从心里感到王站长和券研网都是我的集券挚友。
十五年来,我一直钟爱券研网。虽然没有资助,但我经常寄赠门券支持网站开展活动,以略表我的酬谢之心。每次赠券都会收到券研网的证书回馈。特别是券研网开展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如今年从元旦的文字接龙到此次网站开通十五周年征文,我都积极参与。还要感谢郭林生先生为我的拙诗修正刊发与券友们共享。每次网站活动编辑部都要印制纪念券,此类券品我也收藏达数十枚了,很是珍贵!因为每次纪念券从设计到印刷都很精美,值得珍藏留念。
券研网内容更多的是门券收藏文化的学术气息,让我爱不释手。许多藏家从门票研究展示中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了正能量,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许多人文营养。像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门券收藏界高高飘扬。券研网清新纯洁,没有商业的铜臭味,难能可贵!大家在券研网上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使门券收藏与时俱进,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贡献!
我曾在券研网上发表过一些拙文和歪诗,但受到了众多券友的点赞及鼓励。各地券友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在此要表示衷心的感谢!是券研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一座桥梁,让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在这里享受快乐。券研网建网快十五周年了,值得祝贺,值得点赞!我们集券界的朋友们要为她祝贺十五岁生日---祝券研网生日快乐,乘风破浪,前途无量!
谢谢您---我的集券挚友券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