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瀛湖畔的历史遗迹与典故
罗斌林
凡是来过太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地处繁华闹市中心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儿童公园”,殊不知公园中的文瀛湖畔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典故,敬请耐心听我一一道来。


文瀛湖是太原市建成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公园。文瀛湖的变迁可看作是太原变迁的缩影和见证。据载文瀛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宋太宗将晋阳城焚毁后,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唐明镇的基础上修建的一座新城,即太原城,海子边是当时护城河的一个部分。传说唐代以来,唐明镇有晋文公祠(原山西省政府所在地)。人们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文赢,遂称海子边为文赢湖,后人加了三点水为“瀛”字,习称文瀛湖。
该公园历史久远故数次易名,从明代的海子堰到建国后的人民公园,它经过五个世纪,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朝代,辛亥革命后正式称为“文瀛公园”。1928年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更名为“新民公园”。1945年改名为“民众公园”,解放后改为“人民公园”,1982年更名为“儿童公园”,2009年年底,儿童公园正式改名为“文瀛公园”,恢复原名。

公园文化内涵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园内现存有孙中山纪念馆(劝业楼)、省立一中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琉璃塔、状元桥、,还有国内唯一的木结构万字楼等建筑,这些大多是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受市民的青睐。 2004年5月1日公园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结束了建国后五十多年来进园买票的历史。
孙中山纪念馆 :1912年9月19日,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来太原视察,省城各界在文瀛湖畔举行盛大欢迎会。中山先生登上劝工陈列所二楼,向与会的山西各界人士宣讲三民主义,鼓动实业救国。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来太原。他当年的演说处如今已经被改建为孙中山纪念馆,就矗立在湖的北岸。

文瀛湖畔劝业楼(孙中山纪念馆)



太原第一中学旧址(清贡院): 坐落在文瀛湖南岸的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 的学校。我党早期党员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君宇、贺昌、彭真等同志都曾在此就读,并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夏,在高君宇的指导帮助下,中共太原支部在这里成立,标志着山西党组织的诞生。2002年10月,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负责修建的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在原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清贡院)旧址内落成,彭真同志生平业绩陈列展也同时对游人开放。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塑像

原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清贡院)旧址

设立在原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清贡院)旧址内的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塔 :1950年3月,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文瀛公园大礼堂举行。会议决定,修筑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缅怀在革命斗争年代,为民族谋自由谋解放谋幸福而牺牲的先烈们。经过精心勘址,地址选在了劝业楼(现孙中山纪念馆)南侧。纪念塔建筑坚实厚重,外形为一方锥形,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其中塔基高1.08米,宽为6.8米,塔身高4.1米,均为汉白玉石砌成,塔顶为铜铸群像,高约3米。塔顶是一组铜铸五人群像,由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妇女组成。中间最高者,是一工人造型,他神情激昂,左手扬起,指向前方,右手高举火炬,照亮前程;工人的前面是一名战士,他左手紧握钢枪,右手持手榴弹,目光炯炯,正准备将手榴弹投向凶顽的敌人;工人右边是一农民形象,他手持长矛,半露胸膛,准备随时加入战斗;工人左侧是一怀抱地雷的妇女,从她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一场伏击战很快就要打响;妇女前方是一名知识分子,他或许从事着我党的地下工作,而此时的他,正在向年轻人传播革命火种。

矗立在文瀛湖畔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纪念塔正面上方 镶嵌国徽浮雕,国徽下方,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 死难烈士万岁 ”;纪念塔东侧,是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浩壮高恒吕 泽惠过汾漳”;纪念塔西侧,是薄一波副总理的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塔背面,是刻有“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年三月二十五日敬献”的碑文。
万字楼 :位于太原文瀛公园文瀛湖东岸,万字楼为中国传统木结构手法与近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其独特的平面布局在中国传统建筑实例中极其罕见。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木结构万字楼建筑。
1930年,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为振兴文风,决定在文瀛湖畔修建“万字楼”并开辟为图书馆。但是,这座建筑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七年之后方才落成。“万字楼”开工之时,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正在家乡河边村颐养天年,“万字楼”竣工之日,他却已经阖然长逝。






万字楼局部内景
阎书堂字“子明”,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阎锡山将该馆命名为“子明图书馆”。因从空中俯视,该建筑平面造型一如佛教符号“卐”,又被称为“万字楼”。 1937年,子明图书馆尚未开馆,太原已沦陷,这个地方成为日本人和汉奸的高级聚会场所“日华俱乐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内战爆发,这里又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合谋社”,是一个为了留用日本人而专设的机构。建国后,太原市图书馆落户于此长达半个多世纪,“万字楼”,终于回归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琉璃塔 :据称是清代遗物,坐落在南湖东岸。原在开化寺西段的“新美园”,于1959年由新美园迁至此处。新美园曾是阎锡山为其五妹子闫慧卿修辞的花园,新美园的旧址是清代的私人花园“四美园”, 民国时期,四美园改名新美园,而这座琉璃塔正是五妹子花园中的心爱之物。这座塔始称“四美琉璃塔”,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是清代杰出精品建筑。塔为六角十二层绿色琉璃砖塔,塔体通高约六米,玲珑精致。

“四美琉璃塔”全景图


六角十二层绿色琉璃砖塔 琉璃砖塔局部
玲珑精致 放大图
状元桥 :位于文瀛湖北湖与南湖中间,早年是石板桥。传说大唐名相狄仁杰未及第时,跨桥游览,一老者赠其一枝杏花,随后应考高中状元,为此取名状元桥。 此桥距明清两代贡院颇近,考生们为了博个好彩头,故名状元桥。1952年,该桥重建,桥由汉白玉石砌筑,拱形,跨度为4米,两端各有台阶17级,两侧桥栏杆上各雕有10只石狮子,整座桥设计简练,造型优美。


位于文瀛湖中间的状元桥全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使用过的门票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使用过的门票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