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网站同行》征文(14)
我的良师益友——券研网
郭林生
2008年8月,我加入了保定市门券协会、加盟了券研网,从而迈进了门券收藏研究的这片广阔的天地。
我老俩初入“券”门(李四民/摄)
由于我几十年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岗位工作,脑子里对门券收藏和券研网是一片空白。刚走进券研网时觉得什么都很新鲜,要了解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十余年过去了,我在券研网这个大家庭里躬身求教,刻苦学习,券识不断增加,藏品不断丰富,作品不断累积。同时,券研网也为我搭建了一个为券友们服务的平台,由我主管的“诗词乐园”栏目不断创新形式,受到了券友们的喜爱,得到了热心网友的大力支持。除日常展示外,从2010年12月的“玉兔杯”开始,至今已经组织了十届“生肖杯”诗词会友娱乐角品赏活动。这正是:
加入券联会,良师引领,丰盈券识,悉心积累,增知悦身心。
走进券研网,益友相伴,别有洞天,无私奉献,同行春常在。
刚走进券研网时,我的热情较高,脑子里装的基本上就是券研网。王建池站长是我的启蒙者,他多次到我家里,耐心地为我讲解券识,启发我对门券收藏的兴趣;教我操作电脑和上网技巧,使我较快的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
打理券研网,是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创作高峰的几年里,我几乎每天平均要在电脑前写作近六小时,起早贪黑,有时凌晨三点钟就爬起来,鼓捣一畔儿电脑,把躺在床上想出来的东西记录下来。洗澡的时候,也有可能灵感来了,就想出一首诗来,洗完擦干了赶紧记录下来。还有时要工作到深夜十二点之后,精力还较充沛。
2009年在陕西黄陵举办全国十六届展时,在陈明新、王建等老师的帮助下,我制作了第一部券集——《券海浪花》,首次参加了全国券展。首次体验了全国券展的气场,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新券友。看到了券界的美好前景,增强了为门券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的决心。
建池站长不仅亲自教我使用电脑,还带领电脑专家丁华能老师一起登门到我家,手把手教我操作技巧。我的电脑出现故障,每次都向他们翁婿二人请教,他们不厌其烦,及时帮我处理,很快恢复正常。现在我已与丁华能部长连上了微信,他可以遥控我的电脑,我可以随时向丁部长请教相关的技术以及处理我的电脑故障的问题,更方便了。
2009年5月2日,丁华能部长给笔者介绍电脑操作知识(老兵/摄)
我的独立操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可以主持一个栏目了。2011年,券研网站开辟了“诗词乐园”栏目,由我来主持。当年就搞了“玉兔杯诗词会友娱乐角竞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每年都搞一次,以当年的生肖命名的诗词竞赛活动。在券研网站的直接领导下,由于广大券友网友的大力支持,“诗词乐园”逐步被打造成品牌栏目。每次主持编辑生肖杯,对广大券友投来的稿件,都能认真对待。不仅及时回复收到,自己还立下了“五必看”,即接到稿件必看、编辑稿件必看、传到后台必看、展示之前必看、展示到首页必看。这样既是对广大投稿作者的尊重,又可以随时发现我们编辑的问题,及时得到修改。
“玉兔杯”诗词会友娱乐角活动纪念券
我喜欢摄影和诗词创作多年,券研网给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当我首次胸佩门券收藏研究网“采访证”出现在全国第十六届券展现场时,心中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促使我忘记了自己古稀的年龄和手术后的病腿,脚下步履蹒跚、手中快门频按。从此后,每次参加券界活动,我都胸前挎相机、随身带纸笔,拍摄的数百张照片除满足券研网报道和我写作配图外,大部分收入了网站资料库。我还积极写作相关文章,创作诗词作品在网站首页发表,按网站的记载,我已经在网站首页发表作品909篇。我还收集了门券近万枚,都按省域为单位,分别整理成册。
全国十六届券展现场采访(石杰/摄)
在庆祝券研网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曾饶有兴趣的说:“我还要在券研网玩儿十年。”可是随着我年龄增长,体力精力明显下降。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开始脑力出现了状况,灵感基本上不来了,一切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似乎是慢待了,心里很内疚,也很无奈。
屈指算来,我跟随券研网一同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了。十多年来,我学到了很多门券收藏研究知识,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热爱门券、热爱券研网的门券收藏者。我要感恩券研网,还要跟着券研网继续走下去,为门券事业和券研网的发展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