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四):龙门飞天 唯我独尊
王继平



名称:龙门石窟 票价:五分 尺寸:96×40mm
在《龙门二十品》之二中,我们欣赏了“文革门票 绿色飞天”门票,今天欣赏黄底和蓝底的飞天两枚龙门石窟参观券,均为竖版,使用时间大约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门票使用时间长,发行量大。
该门票有五大特征:1、底色一致;2、龍門石窟为繁体魏碑黑字;3、绿色飞天;4、参观券三个字为红色;5、背面有日期章。
我为什么总结这五大特征呢?因为,我手里有一枚疑似假门票,疑似复印的门票。(附后)
说起飞天,大家都会想到敦煌壁画,实际上,在龙门石窟中也有大量雕刻精美的飞天形象,而它们,正是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文化交融的见证者。龙门飞天,唯我独尊。
1、龙门石窟飞天的演变
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无论是伎乐天还是供养天,形体胖壮,衣着紧身,下半身呈“L型”,虽然辅以帔巾飘带,但是仍然有飘不动、飞不起来的感觉。
到了唐代时期开凿的洞窟内,飞天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其特征和当时的社会风尚、美学理念相一致。在敬善寺、万佛洞、古上洞、看经寺洞、二莲花洞等唐代洞窟内,飞天的形象渐渐女性化,基本袒上身,面相丰满,身姿舒展、双腿向后伸摆自然,其肌肤丰润、体态轻盈,披帛飘扬、栩栩如生,产生旋转飞舞的动感,充分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社会现象,让宁静幽深的洞窟变得灵动起来。
2、有关飞天历史追溯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中,这段有关飞天的描述,是目前已知关于飞天的最早文字记载,这本书完成于东魏时期,是为追忆北魏时期都城洛阳内佛寺之盛所作。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1000多年前曾让诗仙李白如痴如醉的飞天,如今成了网友追捧的“神仙姐姐。”
据佛经记载,飞天是古印度传说中舞神乾达婆和歌神紧那罗两位天神的化身,他们形影不离,是恩爱的夫妻。

(疑似复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