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怎么来的(22)可能是孤品
刘洪利
沈振国是我早期通信交流的朋友之一,因那时我们主集的都不是门票,所以不能称为券友,而是集友。据我了解,九几年我家拆迁的时候,原住处夷为平地好几年,邮路也停止了,因为这个沈哥对我有些误会。后来吉林省券协成立,别有用心的人在沈会长那里搬弄是非,使我们之间的误会进一步加深,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被放到了门券协会的对立面。忍辱负重坚持了很多年,终于被协会认可了。说句不自量的话,那些年我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收藏界人脉正旺,如果与省内券友同心同德,是能做些事情的。。每当想起那段时间,真是有苦难言,只能不停地叹息。
经过时间的验证,我们的形象在沈会长那里有了转变,彼此知道对方都是善良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收藏门券的人。在以后的交往中,得到了沈哥的多次关照。记得有一次我们到集安,他告诉我们到什么地方找谁能搞到高句丽的门票。能做到这一点,同是收藏门券的爱好者,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段时间,沈哥放弃了门券收藏,把出让藏品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我们。机会难得啊,我们马上到沈府选购了东北三省券、绝大部分的热门专题券,还有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几个自治区的门券等等。沈哥的藏品很丰富,得到他的券让我的藏品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了好券佳券数不胜数,但我对一枚不起眼的门券有些偏爱,它是在东北冰雪的展集里。到现在我也没见到第二枚,如果是本省的早期孤品,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我一直对能出让给我藏品的人感恩不尽,就像我的身体里流着人家的血一样。听说沈哥现在又重新收藏门券了,只是范围不是那么广了,在精品上下功夫,到什么时候他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收藏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