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钱带你游外庙(21)
文明福地话魁星
承德 钱宝林
前面讲到的关帝、城隍、文庙,那是皇帝敕建庙宇的代表,这次我带着你们再参观一个官办的庙宇——魁星楼。

魁星楼坐落在市区南部,穿过武烈河彩虹桥就是承德火车站。
所谓官办,就是地方官员自己出资修建的殿堂,这钱不是贪来的,也不是募捐来的,是靠自己的奉银、赏银得来的。供一方百姓祭拜。他的目的就是在自己管辖的地方兴文,以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这是善举。

1997年魁星楼开门纳客时使用的门票.
《承德府志》卷十四 坛庙 七 记载:魁星楼,在府东南半壁山之巅。道光八年(1828年),承德府知府海忠建,上有热河都统英和并知府海忠碑记(现存避暑山庄博物馆)。其中英和的《热河半壁山魁星楼碑记》载:热河半壁之山,武列水迳其麓。临流嶒峻。为此郡东南常羊之维。形家言:其巅宜楼,则文明盛。太守海君忠率邑人士规而茸之,设魁像于其上,谓奎。……

现在使用的魁星楼门票.
英和,何许人也。碑文落款为: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内大臣热河都统吉林英和撰并书。光禄大夫,清为正一品,为文臣最高之官阶。太子太保,他曾辅导过太子学习。热河都统:地方长官名称。英和:满洲正白旗人,索绰络氏,礼部尚书德保之子。乾隆五十八年成进士,主持编辑《石渠宝笈》。宣宗(道光皇帝)即位,命为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四年,加太子太保。七年,出任热河都统。八年授宁夏将军。他工诗文,喜书法,自成一家。道光二十年卒,年七十。赠三品卿。
太守海忠。正红旗人。道光六年(1826年)任承德府知府,道光八年(1828年)改任热河兵备道道台。任期做了许多好事,主持编纂了《承德府志》;重建“振秀书院”;修建“官渡”,捐渡船;修建“魁星楼”等。曾作《登半壁山》以赞英和题“文明福地”诗曰:文明被徼外,福地拱宸极。伟哉摩崖书,苔皴磨痕湿。

魁星楼 开业当年使用的年票.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原楼立于半壁山之上,是一座三间硬山布泥瓦殿,由于年久失修而毁。新建成的魁星楼位于原址半壁山之上, 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其建筑规模比原楼要大出许多,又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整组建筑色彩绚丽,宏伟壮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过了面西的三门四柱汉白玉石雕牌楼,就到了魁星楼的正门。魁星楼三个赤金大字是清代内阁大学士、内大臣、太子太保、热河都统英和所书。大家看,三字浑然一体。然而,每个字都有缺漏或添。“魁”字少一笔,意为做人不可强出头;“星”字少一笔,“日”代表上天,“生”代表天下万物,意为人不可与天斗;“楼”字多出一横,意为让魁星楼更加坚固。三个字意为:“是头不出头,是星不占星,但求平安事,楼下可栖身。”这反映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我们承德收藏家协会,有和我一样收藏门券的常甘生大哥,他就是当年主管修复魁星楼古迹的。从1996年5月到1997年5月满打满算一年的功夫,完成投资800万元,修复工程全部完工,创造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华丽转身。今年9月,他又带我来到这里,尽管20多年过去了,忆起当年,常大哥还是如数家珍。

魁星楼主要观赏景点分布在广场苑区、宫殿区、园林绿化区内:有龙门、中斗宫、七十二福地、荣仕乐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楼、承天台、聪明泉、环山栈道等。其中荣仕乐真殿为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喜、乐、合”和“福、禄、财、安”八尊神像,彩绘形象,雕制精美,别具一格。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殿内选录了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我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殿内还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块。

爬廊中的碑刻都是有关刻苦学习的故事。整组雕刻构成一幅启迪后人,激发进取,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


魁星楼正殿门外一对抱柱有联:“天地蕴丹青毓秀钟灵文明福地绵道脉 ”“渊源接濡滦紫极鸿庥半壁耸峙炳文光”反映了热河地域山之灵,楼之尊。

魁星主楼,供奉魁星像。魁星赤发蓝面鬼像,头角峥嵘,注目人间,手托才斗,朱笔高悬。一脚向后翘起,一脚站立在鳌头之上,作点状元之相。两则有楹联为:“天下人才以斗量半只脚踢开千秋文运”“世间学子争光辉一支笔点明万代鸿儒”。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天开文运,自乾隆三年(1738年)在承德开设科考以后,文风日盛。至海忠上任承德知府,更是力主昌文。先后修缮了热河考棚、越秀书院、振秀书院、文昌阁等。同时,为振兴承德一方文化,海忠知府又在“为诸生扩弦之舍后,辄歉然于魁像无阻豆区”的风水宝地半壁山修建了这座全国最大的魁星楼。自道光八年(1828年)修建魁星楼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的70多年间,承德考中文举人40名,文进士20名,武举人、武进士13名。据史料记载,当年方圆千里科举学子争相来此朝拜,魁星楼得以鼎盛。为了方便香客往来武烈河两岸,海忠亲捐渡船两只,并于半壁山下建州河码头一座。道光十年(1830年),在半壁山下修建茶棚8间供香客休息等船。

魁星楼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区南部半壁山之巅。周围800米围墙由虎皮墙石,青砖砌成雉堞,顺山崖蜿蜒,似一条巨龙与主楼相掩相映,增强了景观气势。

魁星楼是1997年复建后的一座全国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为了让大家了解当年的修复细节,我采访了常甘生老师和他原单位的老局长董天宜先生,写下了《魁星楼下话当年》的文章,并于9月30日在承德公众网《老家热河》发表。我将此文推荐给券研网的编辑,期望经过责任编辑编审后与读者见面。
今年我的专栏《老钱带你游外庙》到此结束了。衷心感谢各位券友老师和朋友们,咱们后会有期,再见!
2020年11月3日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