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中轴线(三)
北京门票沙龙 刘永卫
我们现在就站在中轴线上,眼前就是前门大街北段。
我们来到了前门大街,就从一家餐厅说起吧。力力餐厅始建于1954年,是一家正宗的四川风味餐厅。1958年由廊坊二条迁址前门大街路西。上世纪六十年代经郭沫若介绍,陈毅、罗瑞卿等四川籍中央首长经常光临餐厅。
1964年,郭沫若为力力餐厅题写匾额。
力力餐厅在廊坊二条的旧址,在力力餐厅之前这是大通银行旧址。
当时力力餐厅接待外宾的雅间,称东楼。电视剧《神跤甄三》拜师一折就是在此拍摄。
力力餐厅最初叫劳动食堂,繁体的“劳动”两字不大好认,因这两个字都有个“力”字,所以就叫力力餐厅了。
力力餐厅在文革中也曾改名叫红岩餐厅、川蓉餐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恢复原名。
我们进鲜鱼口,广和剧场的前身是广和楼,坐落在肉市街,又名“查楼”。广和楼建于明末,曾为京城最有名的戏楼,“查楼”本是私家花园戏楼,它的繁荣初始于康熙年间。
建国后广和楼改建为新式剧场,1955年国庆节开始使用,更名为广和剧场。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归北京京剧团,文革开始,广和剧场停止使用,七十年代末归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使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经营过录像厅、游戏厅等项目。
上世纪初,《长生殿》再次在广和楼上演,那一天正是七夕。扮演织女的是个11岁的孩子,这是他第一次登台,师傅抱着他上椅子,登鹊桥。
“我站在上面,一边唱着,心里感到非常兴奋。”多年后,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自己的第一次登台。
就在广和楼,梅兰芳拉开了他辉煌舞台生涯的序幕。
梅兰芳和广和楼的缘分不止如此,在他首次登台以后,中国京剧史上最杰出的教育机构——富连成科班,开始了和广和楼三十多年的合作,梅兰芳正式从富连成出科。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1961年梅兰芳先生最后的十年在这里度过。
梅兰芳大剧院位于西城区平安大街,官园桥的东南角。大剧院是一座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演出场所。
大栅栏在前门大街西边,明弘治年间北京城实行宵禁,为防止盗贼流窜,在巷口修建木栅栏,廊坊四条内商贾云集,合资修建了一个特别大的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代替了廊坊四条的称谓。
大栅栏有一家叫做大观楼的电影院。1905年,原大亨轩茶楼改名为大观楼影戏园。任景丰任老板,兼营丰泰照相馆等生意。这里是南城最早的固定放映电影的场所之一。
为庆贺京剧大师谭鑫培六十大寿,二人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戏剧影片《定军山》,同年在大观楼放映。《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电影。这里又被誉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地。
当年拍摄《定军山》时的情形已制成蜡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出。
前门地区戏楼很多,图为大栅栏附近三家戏楼的纪念门票。
前门外跨护城河有桥,名正阳桥。桥南有牌楼一座,匾额“正阳桥”,因其面阔五间,俗称五牌楼。
五牌楼1955后拆除,2001年曾复建,牌楼的六根立柱中的四根采用悬空设计。
2008年5月,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启动,五牌楼按原样、原工艺、原址重建。
到了五牌楼,抬眼一看就是前门楼子了。我们先不往北走,向东一拐这就来到了铁道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现有三个展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正阳门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主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
1937年后,先后易名为前门站、北平东站、北京站。
20世纪70年代,为修建地铁让路,以钟楼为中心作了“镜面对称平移”。钟楼的位置原本是在车站的南侧,改建时,钟楼左侧的部分建筑被拆除,并在钟楼北侧重建,建筑外观仍保存了历史原貌。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北侧,是为纪念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
詹天佑12岁官派留学美国(庚子赔款留学生之前)。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从铁道博物馆再往东拐,我们来到了前门东大街上。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出现在眼前,它在前门商业大厦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主要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沿前门东大街往东北行,这会儿我们又来到了正义路。中国法院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这里曾经是原日本正金银行北平支行的旧址,建于1910年。其建筑坚固大气,很有观赏价值。
中国法院博物馆南侧就是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旧城江米巷,全长1.5公里。北京警察博物馆位于东交民巷36号,博物馆为西洋古典式建筑,是建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花旗银行北京分行旧址。
中国法院博物馆南侧就是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旧城江米巷,全长1.5公里。北京警察博物馆位于东交民巷36号,博物馆为西洋古典式建筑,是建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花旗银行北京分行旧址。
1902年花旗银行为接收“庚子赔款”进入中国。
原花旗银行内电梯由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安装时间不晚于1912年,至今仍能正常运行。
东交民巷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当你漫步在东交民巷,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你诉说着曾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