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十四): 宾阳中洞 皇家第一
王继平
名称:龍門石窟优待券 尺寸:157×67mm 票价:无
笔者收藏有一枚龍門石窟优待券,主图是宾阳中洞主佛释迦牟尼像,其侧侍立有二弟子(北魏)。该券设计精美、素雅,龍門石窟为魏碑书法,图案采用线条描绘手法,背景采用六边形的空心图案,衬托出主佛释迦牟尼像,不愧为龙门石窟的早期佳券。此优待券,上写西山、东山,也可以称为目前龙门石窟联票的“始祖”。
龙门皇家第一窟指的是宾阳中洞。北魏时期的原名是灵岩寺石窟,清代才称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段,它和南北相毗连的两栋成为一组。是6世纪初叶,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所开造的功德窟。北魏时就完成了宾阳中洞,南北二洞,唐朝初期才完工。
该洞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中央雕刻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
佛像:主佛释迦牟尼,其侧侍立有二弟子、二菩萨。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皆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特点: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洞内前壁两侧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魏孝文帝及侍从礼服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宾妃礼服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令人惋惜的是20世纪30年代被盗往美国,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两服礼服图上雕刻有维摩、文殊对坐说法和两幅佛本身故事图。
该窟造像布局、装饰突出宗教主体,结构紧凑而联系紧密,相互陪衬,产生烘托宗教主题的效应,设计匠心独特,是6世纪初期龙门皇家石窟四丈造像艺术“中原风格”的典范之作,也是佛教石窟寺庙堂样式的重要代表。(参考《龙门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