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的特殊景观(15)兴凯湖
刘洪利
史书记载,兴凯湖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
兴凯为满语,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下辖的密山市。距密山市区35公里,北部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最深处4~5米。
清朝末年,大清王朝风雨飘摇。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令大清王朝元气大伤,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王室仓皇出逃至承德。安插在今北京东城区的以俄国传教士为掩护的俄国间谍迅速将中国国内的资讯通报给俄军方。俄罗斯人是利用危机的高手,这两次危机被沙皇俄国充分利用和经营,不费一枪一弹,分别逼签和骗签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两个历史条约的签订,一个是乘人之危,一个是趁火打劫。第二个历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尤其严重,兴凯湖就是于本约签订后被强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