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门票站台票数十票友互换“宝”
昨日,成都40多位收藏爱好者在西马道街用各种票据“以物易物”进行交流。成都有一大群热爱旅游的收藏人士,他们有固定的交流场所和时间。那些不起眼的旅游门票、旅游纪念章、旅游地图等等,都成了他们所收藏的对象。每月第二个周六下午,在成都西马道街50号进行的“以物易物”似的古老交流方式,成了每一位收藏者的传统。昨日,四十多位收藏爱好者就带着2000多张门票,会聚一起共话“藏”事,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老门票“消失的景点”再现
成都民俗艺术馆、成都地下彩像馆……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这些景观耳熟能详,但大多数年轻人却未必有幸见到过,因为它们已经因各种原因消失多年。昨天下午,一群门票收藏爱好者拿出了精心收藏的门票分享交流,从各地旅游门票,到各个年代的站台票,上世纪60年代的油票等等,现场交流展出的票有2000多张。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门券收藏专委会主任胥昌同说,每次触摸这一张张门票,就像在追溯历史的变迁,“这样的交流正是为了缅怀那些已经消失的人文景观和渐渐远去的历史”。
市民黄谦指着一张“西游记艺术宫”的门票感叹不已:“这里我去过,不过现在已经灰飞湮灭了。”一位收藏爱好者也不无感慨地说道,“上世纪90年代初非常火爆,当时排队购票的人长达好几公里,但由于管理等原因,在火了一两年后,艺术宫被迫关门。”
门票上各种风景旖旎秀美,令人陶醉。然而,也有一些景点在“5·12”地震后不复存在。胥昌同拿出了他收藏多年的银厂沟、回龙沟、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欢乐谷等门票与票友交流。一位市民在仔细看了这些门票后惋惜地说:“现在只能通过收藏的这些门券,一睹消失景区的芳容了。”胥昌同指着手里的门票说,如今的四川风光依然美丽,他一定会收藏这些受地震灾害景区重新恢复后的第一版门票。”
老门票串成“历史的天空”
从昆明赶到成都参加这次交流会的76岁老人周伟说,他是从1996年退休后开始搜集整理旅游门票的。“仅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我发起全家总动员,目前已经搜集整理了1万多种门票。”周伟说,他从自己收藏的门票中精心挑选了两千多张,编了一本名为《历史的天空》的专题集,分为“从远古走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当代风云人物、文化教育与文学”等10个章节,“小小的门票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
“我很喜欢旅游,也有收藏门票的习惯,目前已经去过22个国家和地区。”胥昌同介绍说,随着门票收藏量的日益丰富,他已按照园林山水、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古庙寺塔、动物世界、国外见闻等进行了专题分类,并编排成册,置于他的“藏宝阁”内。闲暇时,便会搬出“门票珍藏册”欣赏品味一番。
1956年就开始收藏门票的史正本老人说,他收藏的票已有6万多张,包括旅游、请柬和站台票等等。“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门票,如似水流年把我们过去的岁月串联成了最美好的回忆。”赵建生是老伴史正本最得力的助手,老公经常如珍宝般“淘”回来一些皱巴巴的门票,爱屋及乌的赵阿姨就会用湿口罩和熨斗将其轻轻熨平,最后再套上专用的塑料薄膜。“这些都是细致活,需要有耐心。” 赵阿姨笑着说,“如果要带着门票参展,我还会和他一起分门别类地进行挑选。”
集门票疯狂购买一百张
“当票证能作为艺术品和收藏品来欣赏时,那么这些票品就有了生命的价值。本人生性好‘游’,某一天翻开书页发现有如此多的门票‘藏品’,也就萌生了专事收集的兴趣,近二十年来几乎从未中断。”胥昌同抱着由他主编的《成都历史文化博物馆门券收藏博览》爱不释手,他说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可以凭收藏性书籍免费进入博物馆的特殊门票,“凡是购买了这本书的部分读者,多家博物馆还可以赠送前些年不用了的门票作为纪念和收藏。”
胥昌同还用数百张成都不同时代的公园、博物馆门票,向记者讲述了他收藏过程中的许多趣事。他说元旦期间,收藏协会的会员自驾前往西平古镇、陈子昂读书台、郪江古镇等景点,里程500多公里、经过三市五县,共寻到不同时期七种版本的门票。
他说,旅游期间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票友”们每到一处景点忙的不是关紧车门,而是赶紧跑向各景点门口的“废票箱”,捡拾废旧门票。“在射洪金华山景区售票口,售票员看到我们的疯狂举动,还以为遇到了一群‘饿鬼’在票箱里面捡钱呢!”胥昌同笑着说,还有不少票友们一口气买走了一百张门票,吓得售票员一时语塞。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