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二)
张占芝
在我的心目中,这两本合订本就是文物,向大家展示真有难处,如果拆开单张扫描,那就等于来了一次地震,破坏性太大了。
想来想去还是采用了保守做法,用手机拍下来,再传到电脑里。这样做可能在视觉上不爽,但只能这样,避免我犯历史性错误。


打开本子看到,原来我们东北门券收藏报的鼻祖叫《旅游与收藏》,可想而之里面包含着旅游图和景点简介的内容。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小报的创刊时间是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写到这里我请各位看官回想一下,那一年你在干什么?上"贼船"了吗?
我和洪利老哥调侃,说他写的版面很难看,对方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让他有了自豪感:“那个年代我算是才子佳人了”。
他还缅怀当时车队的工会主席杨雷同志,是他把车队的油印机偷偷送给了洪利老哥,并笑嘻嘻地说:你拿去印“挺进报”吧!
看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如果不是已故的杨主席启发和鼓励,哪来的思路办报纸,哪有如今强劲的东北风。
报面上还有个特别之处,洪利老哥和别人不同,并没有自封主编,而和另外两位合称编委。看来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真对:谦虚使人进步……
看到另外两位编委的名字,我有些嫉妒了,他们都是我们车队的小弟小妹,当时我也搞收藏,为什么没有高就。看来洪利老哥只是一匹千里马,并不是伯乐。
其实我和洪利老哥早就认识了,还是他在下乡务农的时候,当时他十九岁,我才十四,还没成年。但那时我就有收藏意识了。
大家别误会,我不是当地的村姑,只是邻居二丫和洪利老哥同在一个集体户,我经常和姐姐到户里玩,总觉得乡下新鲜。
创刊词的第一句话就是:“收藏旅游门票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收藏热潮正在兴起。”看来主编挺有小预判,但不是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时候的他还会赶新潮,创刊号中用了当时多个不标准却很时髦的简化字,如:藏、展、影、出、费……
在集友通讯录中位居001的是已故的张云财老先生,曾当过吉林省烟标协会的会长,63岁那年创造了万里走单骑的奇迹,门券也是老人家的主集。

券界所熟悉的只有诸张林一人,他是我们圈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也是位对券界贡献很大的人,他的出现加快了门券收藏界的步阀。
写到这里我后悔了,这样的小文真是难写呀,多亏效仿了这种比散文还散的写法,不然券友是很难读下去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今后写成什么爷爷奶奶样,也得继续整下去,约好咱们3月2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