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文成公主
李金燕
文成公主远嫁土蕃藏王松赞干布的壮举从小就读过,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为了不用战争就解决和土蕃的纠纷,太宗收此义女,赐名文成公主。
藏族位于高海拔的世界屋脊,气候不好,但藏人以朴实厚道、豪壮、博大为美,信奉佛教。公元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 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
贞观十五年15岁的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藏王松赞干布虽在自己的领土上,但也是有对手的,对手为了打击松赞干布,雇用了一死囚在公主的见面会上伺机搞刺杀行动,借机嫁祸给松赞,可是杀手只是撕扯下了公主的大红裙衫,并未伤到公主,可是公主却因受到惊吓而病倒,唐朝的送亲使不干了:这是我大唐的公主,送给你做媳妇的,你却保护不好。
公主和夫君松赞商量:有什么好的主意化解此事,我愿意配合。于是对送亲使说:这是我藏民对公主的敬仰,认为公主乃圣洁之身,如果能够拥有公主身上的一丝布条都会庇佑终身的,才会有抢公主衣衫之举。病未荃愈的公主把自己那天穿过的大红衣衫剪成布条,向藏民抛洒,藏民争相来抢,夫妻同心化解了这件事情。
按照藏教风俗,松赞当着众多臣子的面亲自宰杀了一头牦牛,并将牛心棒给公主,公主硬是忍着恶心,用刀子割了两片血淋淋的牛心咽了下去。
通过这两件事,松赞觉得公主不仅貌美如花,而且知书达理,对公主喜欢的不得了,有次,松赞外出处理国事,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往公主的宫里跑,可是公主却派俾女门口阻挡,认为大王多天在外,要处理的国事一定很多,请大王处理好国事后再来相见。松赞对公主在爱慕的基础上又的了一层敬佩,感情日益深厚。
文成公主进藏时,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种子以及懂生产技术医药知识的郎中入藏;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文成公主进藏的政治意义非常大,可是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男人,不管是由于相爱还是无奈嫁的,既然是人嫁给了他,那么是把心也交与他,夫妻同心彼此成全还是互相挑剔对方的缺点不足,在不满抱怨中生活或是分道扬镖呢?如果思维思路对婚姻的理解认识不改变,嫁与谁都会是个错。
看那些幸福的婚姻,夫妻总是相依相随,生活中互相体贴彼此配合,无所谓高低,成全对方也是成全了自己的婚姻,拥有这种特质的女人,嫁与谁都会幸福,谁娶谁幸福,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这就是我对文成公主婚姻的理解,曾经感叹:世上的女人千千万,为什么远嫁的只有我一个,来到了几千里外的圣地拉萨,与另一个民族的人结为夫妻,语言文化习俗气候诸多的不同而这桩婚姻中俩人却感到了幸福,这就是做为聪明女人文成公主的智慧之处。
也有人说,这是戏说是大朝为了粉饰编纂出来的,事实是文成公主竟然不是王妃,只不过是松赞干布的小老婆,而且是五个小老婆中的寻常一个,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负责伺候松赞干布的起居,和松赞干布生活了九年后松赞34岁早逝,公主又一个孤单的生活了30年,但历史的真相有那么重要吗?读书读史感悟生活,其目的是让自己生活的美好幸福,让自己通过他人的故事找寻自己的不足,是来成就自己的。
文成公主,嫁的不情愿,过的非常好,你是我心中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蕃人敬重的“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