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秦皇岛 刘振林
在我国江南地区,梅花常在腊尾春初开放,有“东风第一枝”之称,因而在许多迎春的艺术作品中,常以梅花来表现,门券也是如此。在深受广大券友喜爱的广州迎春花会门券上,梅花形象就频频出现。(图1)是一九八三年广州越秀公园迎春花会门券,这枚门券就是以一株盛开的老干虬枝的古梅来体现迎春的内涵的。这株古梅以抽象的手法和烫金及晕染的技法来表现,倾斜并回曲的粗壮主干上,寥寥几笔弧形曲线表现的疮疤显示了这株梅花的古拙苍劲,而蓬勃向上的小枝和怒放的花朵则显示了梅花的无限生机。由于梅树的枝干、花瓣乃至花蕊都是以烫金的形式表现的,其金光闪闪的色泽令人感受到冬春晴朗天气日光下历历在目的形象。而在烫金外面的红色晕染则又显出梅树的繁茂茁壮。我国的花谚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说的是梅花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门券上的这株梅花正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这一特色。同时,这株梅花也让人们体会出,春天已经无可阻挡的到来了,充分体现了迎春的主题——这是一枚迎春主题门券的佳作。
图1 一九八三年广州越秀公园迎春花会门券 |
除了以上这枚门券,在喜欢迎春花会门券的券友的藏品中,可能还会有下面这枚门券(图2),这是一枚漏了烫金的门券,画面上只剩下由红色晕染形成的梅树轮廓。欣赏这枚门券时,联想到中华赏梅文化,不由令人体味到另外一种赏梅的意境——月下赏梅。梅花是我国第一大传统名花,我国历来就有很高的赏梅水平,不同场景之下,无论是踏雪赏梅、月下赏梅、燃烛赏梅,都各有其趣。月下赏梅,既是花前,又是月下,堪称良辰美景。与光天化日之下清晰逼真的梅花相比,与月光交相辉映的梅花又是另外一番情致。 |
图2 漏了烫金的迎春花会门券 |
看到门券上幽影般的梅树枝干和花朵,不免令人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这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吟咏梅花的千古名句。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在隐居处种了许多梅花,养了大量白鹤,一生不娶,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由于他与梅花朝夕相处,爱梅至深,因而对梅花之美才有超出常人的深切体会,所以才会写出这样能够令人千古传颂的咏梅佳句,道尽了梅花的姿态和神韵。这两句诗也正是道出了月下赏梅的佳处。
与日间赏梅的真切相比,月下赏梅突出的是夜色幽光刻画出的扶疏清影,而随着夜下花容失色,暗暗浮动的花香也被突出出来,加之与白昼相比,夜间总是相对幽寂沉静,可以让人倾心去体会这种朦朦胧胧的美,而无论是诗还是花,朦胧的意境要比明朗的场面更加迷人。元代谢宗可的《月下梅》诗也写到:“月到梅花分外明,暗香孤影斗双清”,月下梅花的影与香成了诗人们的共鸣点。可以说,月下赏梅是一种意趣更为高雅和深刻的方式,需要更为高雅的格调和品位。这种美,诗人体味到了,也传递给我们,看到这枚门券上梅花的幽姿倩影,我们是不是也体会到月光下暗暗浮动的梅花芳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