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钱 我买了一本值得珍藏的红色文献书籍
王继平
上周六(1月23日),我到新乡市胜利桥头收藏市场,在商家标注2元钱一本的旧书区,我翻阅到一本红色旧书,书的名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回家仔细阅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爱不释手,计划为建党100周年写点文章,正好送来“及时雨”,我鉴定: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红色文献书籍。
该书是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供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6月第一版,1985年3月第4次印刷。印数:110,001——140,000。
该书封面枣红色的背景,图案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该书盖有两枚纪念戳,极其珍贵。封面盖一枚圆形的中共“一大”会址1921.7纪念戳,扉页上盖一枚菱形的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65周年1921.7——1986.7纪念戳,应该是参观纪念戳。也不知道当年售门票吗?
该书共30页,该书大致分两部分:一是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况,二是中共“一大”十三位出席者简介。文字丰富,信息量大,黑白图片共33幅。一页有一张图片的、有两张图片的,最多的三张图片。该书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坐落在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诞生在这里,当年,望志路是属法租界范围内一条僻静的马路,这幢一楼一底的石库门楼房建于1920年,房屋的主人是李书城及其弟李汉俊,当时就借用这寓所作为大会会址。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在各地举行政治大罢工,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0年至1921年初,全国有些地方相继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三、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1年初夏,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原名亨克.斯内夫利特)和尼可尔斯基来到中国,他们会晤了北京李大钊和党的上海发起组成员后,建议党的上海发起组及早召开党的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后,由李达、李汉俊分别致函各地党的早期组织,请他们派代表来上海出席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者共13人,上海为李达、李汉俊,北京为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为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为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为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为陈功博,日本留学生代表周佛海,包惠僧也出席了会议。他们共代表全国党员53人,出席大会的还有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进程共九天,其中两天休会。
大会由张国焘主持。代表们汇报了各地建党筹备工作的情况,分析了当前的国内政治形势,代表们提出:黑暗的政治局面,悲惨的经济社会,腐朽的社会现象,这一切都是易引发革命爆发的因素,要利用这个形势,振奋革命精神,努力把各界人民的革命要求和愿望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这是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代表们还对党的性质和纲领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会议是在秘密状态下举行的,7月30日,突然一个租界巡捕的密探闯进会谈会场,密探见到这么多人围坐在长桌周围,还有外国人在座,似在开会,即借机口找错了人家而匆忙退去,密探的来临不能不引起代表们的警惕,当即宣布休会,离开会场。不一会儿,巡捕房侦探和巡捕前来搜查,因找不到证据悻悻而去。第二天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湖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经过一天的讨论与议程。完毕后,大会胜利结束。
“一大”通过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党的工作任务的决议。
“一大”闭幕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由于当时党员数量少,各地组织不够健全,会议确定暂时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设立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局的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党的第一个全国性中央机构,由此正式产生。
“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自从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
在此,我再配上一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参观券,这样欣赏阅读,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