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六)
张占芝
《旅游与收藏》的第五期有了一些新鲜感,报头的题字又换了一个,据洪利老哥讲,当时有多位券友为小报题写刊头,遗憾的是没在每期的上面刻印下他们的名字,怎么也该鸣谢一下。有个细节我注意到了,以前自封的编委在本期上成为主编了,不是他不谦虚了,应该是种自信的体现。
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何敏先生写的参观门券的分类组诗,那个时候何老先生才集券一千余种,就分出了80类,以现在的角度看一点也没有过时感,水平觉得很高。怕师友们看不清,我来了个“特写”,让大家欣赏一下。从照片上看当时的何敏先生年纪不小了,不知他现在的情况如何。
在通讯录上见到了疯哥王华锋的名字,从时间上算那时他才20岁,实属一位毛头小伙儿。据洪利老哥讲,那个时候疯哥的心就挺野,有一段时间看中了他的藏品烟标,为了这事来过长春好几次。因为当时是个十足的穷小子,怎么也拿不出现金来,有一次竟然拿来两枚金戒指相换。多亏洪利老哥不喜欢金银手饰之类的物件,如果换了疯哥会在烟标收藏界越走越远,甚至会改变烟标界收藏的格局,现在我们的东北门券收藏哪还会有如此强盛的领军人物。
在第二版上,刊登了几家门券收藏报的联系地址,《旅游之星》当仁不让地列在首位,绝对是门券收藏报中的大哥大,别的报纸能称为小弟都算高攀了。星报的首席主编便是赫赫有名的姚金文先生。姚先生为券界做了很多的事,其中星报就是一个证明。
回想起来我还做过一件对不起姚先生的事,在主编《东北门券》时,有一位券界的知名人士投来一稿,记得稿件很长。由于当时的我只负责组稿,排版校对和打字印刷都由印刷厂来做。为了赶时间,也相信了来稿人,内容我没看就送印刷厂了。等把报纸邮寄完毕,才发现有不利姚先生的言论。我很是害怕,恐有大事情发生。就在这种不安之中等待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姚先生那边有动静。后来他和李俊老师来长春参加东北门券交流节,见到我和洪利很亲切,会餐时还特意过来给我俩敬酒,报纸的事只字不提,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这样我就更自责了,《东北门券》报的停办和这件事有一定的关系。
在平遥的活动中,我们第二次见到了姚金文先生,他热情地找我和洪利合影留念,没想到的是这一见竟是永别。
我自己都没想到《旅游与收藏》报展开欣赏会如此的丰富,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一些我们门券收藏的发展史。我愿继续地写下去,也希望有一些粉丝给我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