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杨家沟革命旧址

山西灵石:任文奎
显示日期2010-01-26;访问次数:504; 电脑端
修改标题和作者 修改文章
    2009年10月21日,我利用去黄陵参加全国第16届旅游门券展览的机会,途径陕西米脂,参观了米脂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部大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被迫离开延安转战陕北。经安塞、靖边、子洲、绥德、米脂等地到达杨家沟。这里是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并在此写下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11篇光辉著作。
    杨家沟位于米脂县城南二十公里。进入210国道通往杨家沟的岔口,狭窄的道路沿着两侧陡峭的黄土山梁向前延伸着,公路随着山势蜿蜒曲折。
杨家沟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人旧居,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庆祝宜川战役胜利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中央保卫科、中央政治部、供销科、中央机关战地医院旧址等。                                                                                                                            
    进入第一道门,是一座非常整洁的四合院,院中央一座黑色的石碑,镌刻着“十二月会议旧址”等字样,周围是窑洞式建筑。进入左侧展厅,二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是当年的会议室,这就是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十二月会议”的地方。会上,毛泽东发表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演说。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从事了重大的战略理论研究工作。
    离开小院出后门,顺着墙外的坡道向上不远处,进入另一个院子,这便是毛泽东、周恩来的旧居。院子很宽阔,很整洁,靠山坡的地方一排从未见过的别样窑洞。这是当年地主马新民的私宅,叫做“新院”。 “新院”建于1929年,中西结合式的建筑。窑主马新民为人聪明,爱好绘画,曾在同济大学就学,后东渡日本留学主修建筑,回到家乡后建造了这样一座特别的建筑。他把陕北传统窑洞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巧妙的融合为一体,既表现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之雄浑,又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之典雅。“新院”主体建筑为一线11孔石窑,正中3孔主窑突出,两侧6孔缩进,边侧两孔再伸出,平面呈倒“山”字型。主窑两侧开小门,内部相通,分寝室、书室、会客室,方形规格石板铺地,地下砌烟道,室外建地下火灶,用于冬季室内取暖,保持居室清洁。窑洞上方是传统的飞檐雕梁,窗户是中西合璧式的风格,墙壁极厚,通风隔热,冬暖夏凉。屋内墙壁表面非常光滑坚硬,呈浅土红颜色,经介绍方知,墙面用料取材于当地山梁上一种特有的土石疙瘩碾碎成粉后,与石灰和米汤混合拌匀,抹泥平整,七十多年之久仍坚固耐用,为陕北窑洞的创新之作。江青和女儿李讷住在毛泽东的隔壁房间。每间窑洞里内设套间,外间作办公使用,套间里有卫生间,卫生间里有木盆供洗浴之用,整个建筑高阔明亮,浑然大气。
    新院尽头便是防空洞,沿着防空洞拾街而上,便到了“新院”的山顶上,这里是“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2006年6月辟为‘毛泽东转战陕北纪念馆”,共有9个展室和一个音像室,展出260多幅珍贵照片和35件文物,详细记述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杨家沟革命旧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文原载<门券博览>2009年冬季号,感谢宿景周老师提供稿件)

【上传:王建池】

编辑: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0-01-26 08:02:33

欣赏了,很好!

姓名:胡保平 ; 时间:2010-01-26 09:02:13

描写很细腻,门券很漂亮。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0-01-26 12:08:05

学习了!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