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八)
张占芝
打开《旅游与收藏》的第七期,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意思是京城要举办第六届全国名胜古迹游览券收藏展览,从届数上看我们的前辈已经奋斗了好几年,文中还提到了姚金文、诸张林、冯达材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可见券界对各位领导是认可的,换句话说那个时候门券收藏界是正常的,大家都一个心思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推动门券收藏活动的健康发展。
头版上有一则广告我感觉挺有意思,上面没有具体的内容,但是把自己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了。这个招友广告出自南京秦国才券友之手。在最近券界的交流活动中好似见过他的名字,但愿是当时的那位秦姓的券友。
在通讯录中,出现了苏州王桂宝先生的名字,据洪利老哥讲,王先生是当年最诚信的券友之一,与他通信交往了很多年。有一天收到了他的告别信,说自己年事已高,门券玩不动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就传来了王老去世的噩耗。老人家也应该安息了,尽情地玩了一辈子的门券。我注意到苏州券协还为王老举行过追思会,以缅怀这位门券玩家。
本期的小报增至到四版,套券的内容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但刊登了参考目录,主编还写了“套券之我见”一文,想把烟标套标的模式沿用到门券套券上来。在一些文字上看,得到了券友们的认可。在我们进入券研网后,我又把套券的话题提起,发现大家对套券的标准理解的程度很悬殊。于是就没有再继续坚持下去,以求慢慢的切磋再达成共识。
在第三版的最下面,有一则自画像,这种广告形式到现在看到都觉得新颖,创意者是江西占瑾泉先生,当年他48岁,如果还健在应该是奔80岁的人了。可惜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抛开了自己心爱的门券。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逝者?其实很简单,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做为我们应该以各种方式缅怀曾经的券友,以任何借口躲避都是不应该的。
小报第八期上有什么内容,十天后与我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