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十)
张占芝
写我们的办报之路有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一对一,也就是每一期小报就是一期文稿,这样不容易乱。不管是否能看得清,尽量把原汁原味的小报展示出来。
翻开第九期小报感觉有点难,里边内容可取的不多,也没什么照片可配,没有办法只好向第八期求援了。记得在通讯录中有邓孝军的名字,吃不准是不是现在走南闯北的西安老邓,如果是他应该是写上几笔的。我们虽然参加交流活动不多,但也见过老邓多次,在他手里买到一些可心的门券。这个人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实际上是位细心人。近几年他的动作更大了,几乎大型的交流会都要到场,而且带的东西不只是门券,涉及到方方面面。看到他拿着大包小裹的,别人看着都头疼,是吃苦耐劳之人啊。我注意到每次参加交流会,他都要参加组委会组织的旅游活动,做生意的同时也不忘娱乐身心,值得我们学习。
张福厚老师在第九期头版头条有一则广告,刘主编证实当时张老师的上海复品实力确实很雄厚,和各地券友交流游刃有余。近些年在他的心里旅游胜过了收藏,多次交流会见到他的身影,但看不到他在交流现场,而在周边的景点游来游去。
在通讯录中见到了朱国栋老师的名字,他是我们集烟标时的好友,现在是宁波烟标收藏协会的会长。如果不在这里见到他的名字,还真不知道朱老师收集过交通图。朱老师是位重情重义的人,总觉得洪利老哥放弃烟标收藏是烟标收藏界的巨大损失,时不时地来电问候。虽然洪利老哥与烟标收藏绝缘很彻底,但还是邀请在其相关群里挂名,以示留恋。
谢谢各位师友的关注,5月22日咱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