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看国保(二)长春道台衙门
张占芝
道台衙门是民间俗称,建于1909年,曾是长春历史上级别最高的一座旧官署——清朝吉林西南路兵备道,后改为吉长道尹公署。长春为什么会有道台衙门,道台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官阶呢?清光绪末年,在中国东北的日俄势力日炽,16个城市被迫开埠,各地方外事交涉十分棘手。为此,清政府不得不对东北官制实施改革,增加了“道”的设置,以“道”一级的政务机关主管各地的关税、外事交涉和开埠等新的政事。道的长官是道员,为正四品官员,吉林西南路兵备道第一任道员是陈希贤,此后颜世清、李澍恩、孟宪彝先后任长春道员。民间俗称道员为道台。道台衙门是道台办公和起居的地方。
始建的道台衙门,含正门、侧堂、大堂、二堂、三堂、宴会厅、道台官邸和门房等建筑,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共花掉白银9万多两。1932年3月9日15时,溥仪以伪满洲国执政身份,走向道台衙门起居室门前,开始“就职典礼”。26天后,伪满执政府迁入新修缮的原吉黑榷运局(今伪满皇宫)大院办公,溥仪也随之搬走。之后,道台衙门相继归伪满国务院、参议院、外交部、法制局、交涉署、市政筹备处等办公使用。1935年至次年变成伪首都宪兵团驻地。在上个世纪40年代左右,道台衙门还曾做过伪满高等学府“王道书院”的教室。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里为国民党新一军炮团驻地。长春解放后,先后由东北电信修配厂、邮电器材厂、邮电部长春电话设备厂元件分厂使用。因吉长道尹公署旧址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在1985年被定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在1999年被列入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由市政府出资,对这里进行了维修,设立了长春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让市民及外地游客可以在历史的遗迹中,更深层地看到长春的现在,展示长春的未来。2010年1月,道台衙门建筑群被鉴定为C级危房,展览馆停止开放。2013年,该建筑群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