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了中南海
辽宁·赵义方
中南海在北京西城区,与北海统称“三海”。中海开辟于金、元时期,南海则挖凿于明初,清代与北海合称西海子,列为禁苑。中海主要建筑是水云榭,为水中凉亭,亭中有“太液秋风”碑,是“燕京八景”之一。此外有紫光阁、蕉园等。南海位于中海之南,以蜈蚣桥为分界。南海的主体景物为瀛台,主要建筑都集中于瀛台,有翔鸾阁、涵元殿、香居殿、迎薰亭等建筑,山石花草,楼阁亭台,拥水而居,秀美宜人。还有丰泽园、怀仁堂、海晏堂等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居住于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也在此办公。中南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平常百姓是不能随便可以进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1977至1989年间,中南海的一些景观被开放给公众参观游览,包括丰泽园、瀛台等。
中 南 海 俯 视 图(来源:网络)
我在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每年都要到外地开会或办事,北京是经常去的,后来听说可以进中南海参观,当然需要有特殊的票才可以进入。这个消息萌生了我要进中南海看看。记得一次到北京办事,就想起我们单位一位老领导调入了冶金部工作,而且和我老父亲共事多年,关系也特好,就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我的愿望。据他讲,参观票是很难得到的,因为赶上发票时一个单位也就一两张票,他告诉我,先问问再给我回话。后来回话确实没有办法得到参观票,足见要想得到这枚参观票有多难。
京城每年照样去,或办事,或去南方公出途经。进中南海只能是想法,变成实际还不知何年月?毕竟每年也就是那几次进京的时间。转机是在1987年,五月末,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学习班。学习一段时间后,一天早晨,学习班领导告诉我们下午准备到中南海参观,当时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梦寐以求的多年的愿望就这样毫无先兆的静悄悄的就要来到了。吃完中午饭,我们一班三十多名同学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南长街81号。当时大门外只有我们一个团体,领队告诉我们了几点注意事项,全体就排成两排列队进入大门。走进大门我这就走进了中南海,这时的心情那是无比的激动。前面已经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收票了,这时,我就想:这枚参观券如能留存下来该有多好,可是,谈何容易!当时我排队的位置偏后,此时大家可能有些心急,都急于往前走,两排就瞬间变成了多排,此情此景,对我来说就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其他人都是举着票等着收票,我则反其道,手拿着票放下胳臂准备人家“收票”,而注意力却留意工作人员,准备不交票进去,好留下这枚珍贵的参观券。待工作人员侧脸收另一侧票时,我没有犹豫,一步就离开了他的视线,票没脱手,完好无损。此时,您也就可以与我一同来欣赏这枚珍贵的参观券了。而且,此参观券背面盖有一记长方形蓝色时间戳:87年6月13日下午。我手头还有一枚被撕掉副券的中南海参观券,背面就没有这时间戳。
收完票后,就随着参观队伍按着要求参观了。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其中主体建筑为惇叙殿,在惇叙殿东是菊香书屋,这是毛主席的居住地,进入眼中的全都是书,可见毛主席平时博览群书,严密思考,不断地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伟大领袖艰苦朴素的作风,在这个袋子里有所体现。袋子里面通常装着铅笔、放大镜等办公用品和烟、茶、牙签等生活用品。在北京开会时带着它,到各地视察时也要带着它。坐在汽车上,它就放在毛主席身边;爬山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拿着它,1970年以前,它陪着毛主席游历了长城内外,走遍了大江南北。还有毛主席穿用的已经补了六十七块补丁的睡衣等。一位国家的领袖,更是一位几亿人民的领袖,生活这样简朴,毛主席是艰苦朴素的典范,不忘初心,坚持始终。毛主席曾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入北京后,他比喻这是进京赶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可惜的是,有许多领导干部忘记了毛主席的告诫,变成了被打的大老虎,被拍的苍蝇。
在丰泽园西有一座幽静的小园林是静谷,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园中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廊、春藕斋和桂秀轩。在春藕斋外可以拍照,也就留下了这一张参观中南海的纪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