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遗址所在地乡民盼建博物馆
龙小平|
高庙在哪里?它在怀化市辖安江镇对面岔头乡,高庙遗址位于湘西沅水中游,依山傍水。遗址地处沅水北岸一级阶地,在其附近至今保留着一座被人们称为高庙的青砖残壁的寺庙。
它与怀化市均属大湘西,古老而神奇。长期以来,这里被人们称为“南蛮”之地。
湘西远古时期的历史,仅有零星文献传世和一些神话传说流传,远古社会湘西居民的真实生活深埋于历史烟尘中。
如何打开历史谜团?一把重要钥匙,就是田野考古。
湘西史前考古探索起步较晚。1973年以前尚无湘西发现史前遗存的报道。1981年,省博物馆才首次进入湘西进行考古活动,历经10年艰辛,虽有所收获,但总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1988年.著名的历史学家贺刚与同行来到岔头乡岩里村一个叫高庙的遗址,采集到少量碎陶片和打制石片。此遗址于1985年在全省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高庙遗址所在地现有民宅20栋,房前屋后为橘园和菜地。1990年6月12日,贺刚与同行来到高庙发掘,刨去表层浮土后,一个现存的地层剖面露了出来,文化层中有少量的陶片和烧土。又在原地往下钻,结果让人大为惊讶:下面竟然还有将近2米厚的文化堆积层,且有大量螺壳,陶器碎片的特征也与上部地层所出略有差异。
遗址先后于1991年、2004年、2005年经3次挖掘,揭露面积1672平方米,出土石、玉、陶、骨、角、蚌等各类文物和标本1万余件,它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其堆积最大厚度达7米左右。
高庙遗址的文化遗存自上而下主要有:明清时期的房址、灰坑和墓葬;战国时期的房址、灰坑以及围沟等;上部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遗存(简称高庙上层遗存);下部新石器时代遗存(简称高庙下层遗存),其年代跨度为距今约7800年至6700年。
每一次发掘都让人惊喜.2004年3月进行的一次发掘中,一个较为完整的白色陶罐露了出来。“太美了!”现场一片惊呼声。白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图案,虽经7000余年浸淫,依旧栩栩如生。在同层另一探方,两排陶罐成弧形状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惊诧不已。
发掘现场惊喜不断。遗址中挖掘出一具距今约7000年的女性人体骨骼,其下垫有编织的多孔竹席,出土时竹席虽已完全碳化,但印在地面上的图案仍十分清晰,制作工艺考究精湛,比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竹席要“年长”2000多岁。
靠着高庙遗址的重大发掘,一夜之间,湘西之地一洗“南蛮”恶名,跨入中华文明远古正史。高庙,高妙!
已故文化人类学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林河曾说,在高庙遗址挖掘出了60余个“世界之最”,高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高庙文化早期陶器一幅八角星图像上,八角星内部有两层图案,最里层为一个方框,以表示大地四方,方框外则被一个圆圈环绕,它就是圆形的天。八角星图案外围,陶工又加了由多条弧线组成的图案来表示圆形的寰宇。
中国上古人类天圆地方宇宙观产生的时间竟如此之早,远远超出人们以往的想象,突破了史学界广泛认同的5000年前黄河流域古代先民所创的观点。
高庙文化先民还发明了太阳历和八卦。他们首创的等分八角星图像,实际上是表述月投影周年变化过程的一个缩写符号,可作测定四时的仪器来制作太阳历。上古八卦的实质是根据时间和空间(方位)的变化来推衍物像的变化,故这种八角星图也是最原始的八卦图形。
白陶的发明,是高庙文化先民的一项创举,它突破了数千年古代先民在居址附近就地取材制作陶器的传统,堪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瓷器的先声。
提起纹饰,附着于高庙陶器上形态各异的鸟纹、獠牙兽面纹、太阳纹和八角星纹等纹饰,犹如事先经过电脑排版,细密而规范,巧夺天工,在全国同期遗存中独一无二。
从八角星图像的绘制方法可以发现,高庙文化先民对规(圆)、矩(方)的运用已十分娴熟。高庙文化先民所初创的规、矩分别对半等分的方法,实为《周髀算经》数理法则之肇始。
高庙文化先民还创造了后世美术设计传承的艺术构图法则,主要有二方连续法、带状层叠法、对称等分法、对半拆方法、二元复合法等。
中国社科院先秦史学易道研究会会长马宝善认为,高庙文化值得怀化人、湖南人乃至中国人骄傲,出土的上万件文物跨越了7000余年,引人注目。
高庙文化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考古界重大收获,并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化市、洪江市在2016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大遗址保护”项目,根据高庙遗址保护规划,将建设高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庙文化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历史。
5年过去了,美好的蓝图仍是图纸,我们来到这里,除看到一些标牌外,尚未看到任何建设的印记,当地一群乡民也来到遗址踏青,他们坦言:守着个金碗却没饭吃,高铁高速公路从身边穿过,乡道也宽敝,很适合发展旅游,国家能否早日投资开发,建好高庙遗址博物馆,振兴乡村经济,让我们富裕起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