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背后的那些红色记忆
广州 俞无畏
虽然已有较长的收藏经历,但红色收藏并非个人的收藏主项,故能拿得出手的藏品寥寥,但藏有的几枚全国党代会实寄封应属我的珍爱之物,这皆因自已的红色情结和藏品后面人物身上的红色经历所致。
我收藏有十三、 十四、十五和十六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寄封四枚,均是历届党代表赴京出席会议期间寄出的。而尤以其中二枚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我母亲收到从北京寄递的信件,这是一枚由人民大会堂寄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封。寄信者乃母之堂兄,时为贵州省十三大党代表的俞百巍。作为收藏爱好者,对这枚主题设计简洁明了,颇具纪念意义的实寄封,我自然是珍爱有加,爱不释手,并精心保存了三十多年。后从与母亲的交谈中方逐渐了解到寄信人过往的那段不寻常的红色经历。
作为曾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共和,在讨袁护法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辛亥革命元老之一的俞应麓将军之子,俞百巍这位昔日的富家子弟,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香港达德学院时,即经他的老师,著名作家司马文森的介绍加入了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党的革命事业。
(照片中自左至右为黄昌临、戴季陶、孙中山、马湘、俞应麓)
其后,俞百巍由中共南方局派遣,从香港潜入南昌担任中共南昌工作委员会书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平时西装革履,以阔公子身份住在原江西省省长彭程万的私宅,借以避开特务的注意和钉梢,同时不断化名在《夜景》等刊物上发表些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反动暴政的进步诗作和文章。在解放战争时期,俞百巍曾先后担任中共江西工委南昌特派员、南昌特委书记、中共赣东工委书记、二野西进支队二中队一分队队长等职务。这位福建协和大学与香港达德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还善于以笔作武器,在华南、香港、南洋等地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政论和文艺作品,揭露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黑暗,歌颂革命的必然胜利。
解放后,俞百巍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写作技巧,继续在党的宣传文化战线上发挥所长,他历任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文化出版厅副厅长、厅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党的文化文艺战线工作期间,这位文艺老兵笔耕不辍。他长期醉心于戏剧研究工作,潜心于贵州新兴地方剧种黔剧的剧目建设。以他为主,与他人合作,先后移植、改编、创作了大量黔剧剧目,如脍炙人口的《秦娘美》、《奢香夫人》(该剧在八十年代曾被拍成电影)、《血披毡》、《山高水长》等。
俞百巍还是党的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俞百巍在任贵州省文化厅厅长时的旧照)
(俞百巍的新体诗作品手稿)
再说说我收藏的第二枚党代会纪念封吧。
1992年的金秋十月,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记得有一天,岳母递给我一个精美的信封,说:“知道你爱好收藏,这是你(妻)舅从北京寄来的,你收着吧。”接过一看,我欣喜万分,这是一枚党的十四大纪念封!它是马志民在京参加党的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寄出的。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与香港元朗一水之隔的深圳湾畔,那里曾是寻梦偷渡者命落黄泉的荒滩上,矗立起了一座世界上规摸最大的微缩景区,亦是中国首座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它蒲一面世,便获海内外新闻界的如潮好评,更获得旅游专家们的啧啧赞叹,它是中国旅游发展史的里程碑,也开创了旅游业的一个神话时代。而创造这一中华“神话”的开荒牛,便是时任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深圳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主任的马志民。作为他的亲属,我们见证了这些重大项目从规划、实施到最后取得圆满成功的全过程。
(1992年1月马志民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锦绣中华景区)
(1990年陪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锦绣中华景区)
这位十七岁即参加革命队伍,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红小鬼”、“老党员”,在全国解放后,继续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尽心尽力工作,先后在国家的水利建设、海关管理,侨务领域、统一战线、旅游行业等多个领域作出自己的奉献。而深圳华侨城的建设以及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三大旅游景观的构想和建设过程,更是浸透着他的心血和付出。而这些项目的完成,也开创了中国旅游业界的新纪元。马志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现代主题公园之父”。
(马志民陪同李鹏总理视察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
(1950年边防巡逻照,左一为马志民)
(时任九龙海关关长的马志民照片)
在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优秀战士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拼博、奋斗 着。我们收藏的每一件红色藏品背后,都记录着这些忠诚战士的历史和他们所作的一切。这,也正是藏者钟爱它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