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长安街(五)
我们回到长安街,过东单菜市场继续西行。
原东单菜市场西侧是青艺剧场。青艺剧场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商人在此建的国际电影院。日伪时期改为亚洲会馆。
建国后,共青团中央在这里举办活动,将其命名为青年宫。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使用,主要演出话剧。特殊时期一度更名为东方红剧场。
1994年,因为筹建王府井东方广场,青艺剧场拆除。
青艺剧场的西边是儿童电影院,儿童电影院的前身是平安电影院。图为平安电影院民国时期的电影票,有一历史事件和平安电影院有关。
1946年的圣诞之夜,20点左右,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十八岁女生沈崇离开了八面槽(今王府井大街中段)的亲戚家,准备到平安电影院去看电影。其走到僻静之处时,突然被两个美国兵绑架。
沈崇遭到非礼,这便是著名的“沈崇事件”。由此事件所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学生运动。
建国后,平安电影院改成儿童电影院。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位于东方广场第一街地下三层。
1996年东方广场工地发现人类生活遗迹,出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后经挖掘保护建成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该馆于2001年开放。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大街南口。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称十王府或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
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
民国初年的时候,王府井大街被称为“莫理循大街”。
莫理循,男,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
他的名字特别容易和莫理逊(女,德国摄影家)混淆。
在1949年之前,王府井大街店铺的墙壁上还刻有“莫理循大街”的英文路牌。
1915年,北洋政府时期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而称王府井大街。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
1999年,王府井大街升级改造为商业步行街。
我们这就进入王府井大街,来这条全国著名的商业街溜达溜达。
1992年4月全球快餐巨头麦当劳在王府井开设了北京的第一家分店,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设700个座位,29台收银机,当日的交易人次过万。
王府井书店与共和国同龄,曾经是亚洲最大的书店。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报纸上经常会有知识竞赛,每当这时,王府井书店前就会聚集很多青年人,他们一起对题,讨论。
照片为王府井大街南段,路东(照片中大街右侧)为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
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开业于1954年,现称工美大厦。
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建国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
1955年9月开业,名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1968年7月改为现名。
大楼前四辆轿车品牌从左至右分别是:波兰华沙(或前苏联胜利20)、德国奔驰、前苏联吉姆、前苏联吉斯。
张秉贵(1918-1987),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服务技能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百货大楼一层设有张秉贵纪念馆。
2019年“和平菓局”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开业。此处建筑面积达2400余平方米的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一下子给你拽回小时候住过的北京胡同。
东安市场在1903年开业,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综合市场,因邻近皇城东安门而得名。在特殊年代曾改名为东风市场。
1993年开始由北京东安集团和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在东安市场原址建设,更名新东安市场。1998年竣工开业。
清乾隆时期从灯市口西街到东安门大街一段,设有八个为官员饮马用的水槽(另一种说法,明代时这条街中间的水井旁,有八角形饮(yìn)牲口石槽,故有此名)。民国时期这段大街就称为了八面槽。八面槽之名用到1965年。
从八面槽奔北,路东就是“东堂”。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
1720年,“东堂”因地震倒塌,次年重建后又于1807年失火烧毁。
1884年又重建,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再次原址重建。
2000年在改建王府井金街时,将教堂原外墙拆除,教堂前改建成美丽的花园式广场。
从“东堂”往北,过灯市口西口路东,首都剧院屹立于此。
1950年初建“人艺”时为歌剧、话剧、舞蹈等综合艺术团体。
1952年6月其话剧团和欧阳予倩任院长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任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任副院长。
1956年首都剧院正式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属的专用演出场所。
2007年,展示剧院发展历程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在首都剧场后楼落成。
我们回到八面槽,东边是金鱼胡同,原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
那桐在辛亥革命之后曾一度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的校长,“清华园”三个字就是他写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家后代搬出此地,房子变卖给公家。
1952年10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此地建和平宾馆。
金鱼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上世纪50年代,北京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由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迁京。1956年,四联理发馆在金鱼胡同营业。
1978年9月底四联理发馆装修一新,在王府井金鱼胡同西口重新开业。
1999年,“四联”重新建成三层楼精品店,就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8号。
北京美发博物馆位于旧鼓楼外大街36号(六铺炕)。
吉祥戏院由光绪末年内廷大公主府总管事刘燮之于1906年创建,位于金鱼胡同西口内,在东安市场的北边,是北京著名的戏院之一。
1993年,随着王府井商业街改造工程的启动,吉祥戏院被拆除。
王府井大街我们逛完了,下集我们还是回到长安街上,从北京饭店继续西行。
本文部分门票由马明言老师提供,作者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