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情系人民音乐家
太原 罗斌林
每每翻看人民音乐家聂耳纪念地门券,“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雄壮激昂的旋律仿佛就立刻在耳边响起。说起与聂耳纪念地门券结缘,应该纯属偶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曾经有幸在云南昆明工作过,正值夏初之际,工作之余我们同事三人结伴游览了闻名于天下的滇池。我们作别滇池,走出公园大门,有位老人对我们说:看你们像外地人,何不去西山看看?那里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小石林、龙门石窟等等名胜古迹,很是壮观。龙门石窟?那个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不是在洛阳吗?老人说,这里也有一个。看看时间尚早,且游兴渐起,乘索道到西山的半山腰,下来休息,这里距石窟还有一段很远的路。这时,我忽然发现一指示牌,告知聂耳墓在此。我们不约而同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
我知道,聂耳,云南玉溪人。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至上海,翌年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从事创作及艺术评论活动。作为国歌的作曲者,聂耳的大名可谓响彻神州,正如郭沫若的评价:“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他不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用革命音乐真诚地为底层呐喊,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呐喊。除了才华与热情之外,聂耳最拨动大众心弦的莫过于他的死。他只活了24岁。那正是生命之花刚刚绽放的时节,倘若上苍多假时日,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成就来。我想,这位人民音乐家在这千山环抱、万绿簇拥的故土安息,应是他的理想归宿吧。
此时将近正午的阳光正在穿过葱郁的丛林,我们望见那座矗立在鲜花绿草间的洁白的塑像。聂耳身披风衣,右臂抬起,凝眉蹙目,仿佛正在构思又一部音乐作品。塑像身后是一座墓碑,上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前雕有花环,洁白无瑕。
浮雕左侧刻有田汉先生的悼诗: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蕾落几杳声。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乡国至今沦日侵,边疆次第坏长城。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站在聂耳墓前,我既感钦敬,又感惋惜。依稀又回到那个群情激昂、奋勇抗争的年代,那个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响彻云霄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也许,在整个昆明众多旅游名胜中,聂耳墓并不著名,我们在这里徜徉了一个多小时,并随众人去陈列室参观。此行,聂耳墓将永远不会使我忘记。至此,我得到了第一枚聂耳纪念地门券,视如珍宝,珍藏于册中。此后我开始有意收集各聂耳纪念地有关门券,曾先后瞻仰了云南昆明聂耳故居,昆明翠湖公园聂耳石雕像,云南玉溪聂耳公园聂耳铜像。还有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等三条路交界的三角花园内的聂耳铜像。
只可惜有几个纪念地从来就不出售门券,甚是遗憾。后来在热心券友的援助下,终于陆续收集到一些纪念券和使用过的旧门券,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现展现给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