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长安街(八)
离开了中山公园,我们继续沿长安街向西。
国家大剧院可能是从立项到运营时间最长的项目,从1958年立项到2007年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 中南海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曾是封建统治者的皇家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毛主席在游泳池寓所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
原中南海内的云绘楼、清音阁于1954年移建陶然亭公园。
双环亭原在中南海,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庆祝50大寿而建,1977年移建至天坛公园。
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六部口,据说清朝时去“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办事,打这个街口斜插过去比较近,因而得名。
北京音乐厅前身为中央电影院,后划归原中央乐团,更名为北京音乐厅。
1978年由国家拨款重建,1986年竣工,一度成为北京音响效果最好的专业音乐厅。曾享有“中国的音乐圣殿”之称。
北京电报大楼坐落于西长安街11号,是当时中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
1956年4月21日北京电报大楼动工兴建,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6月15日停业。
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北京电报大楼视察。
最初,电报大楼的塔钟全天整点报时,周总理考虑到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问题,要求对塔钟报时的时间进行调整,每天7点至22点报时。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1972年建交),周总理陪同参观,车队深夜途经电报大楼时,周总理发现电报大楼塔钟照明的亮度不够。
经周总理指导,电报大楼的塔钟钟面换成白色磨砂玻璃、时钟刻度换成绿色,钟面和刻度无论在白天还是在夜间,都清晰醒目。
庆寿寺双塔于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拆除。金初始建,称大庆寿寺,元初重建。
庆寿寺双塔为海云塔、可庵塔。远处能看见西长安街牌楼。
长安大戏院原址在西单路口,始建于1937年,二层楼,能容1200名观众。创建人是北京著名票友——杨守一。
1954年,西单路口东向,路南可见长安大戏院的幌子,远处可见庆寿寺双塔。
图为1954年的长安戏院
1982年,西单路口东向。路南可见长安大戏院。
北京清真第一楼——鸿宾楼
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餐后即兴挥笔题写藏头诗一首:“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於火,好汉从来不畏难”。
1853年清朝两榜进士于泽久题。
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题。
1983年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
首都电影院旧址位于西长安街南侧、电报大楼对面,是一栋苏联式二层建筑,它曾是长安街上唯一的电影院。于1937年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人筹资修建而成,时称“新新大戏院”。
1950年由周总理亲自定名为首都电影院,并由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郭沫若先生为影院亲自题名。影院曾多次接待过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新首都电影院位于西单大悦城10层。
清末民初,西单路口,远处为瞻云牌楼。
1940年西单路口北向。
1958年,西单路口西北向。在建的大楼是供销合作总社。
1977年,西单路口西北向。
1996年,西单路口西北向俯视全景。
1999年西单路口。
2008 西单文化广场。
图为复建的西单牌楼(瞻云)
我们这就走进西单北大街,去西单逛逛。
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位于西城区西单小石虎33号,原为平房建筑,清朝为驸马府,后为国立蒙藏学校使用。
1988年,为解决就业问题,建起了服装市场,商场规模最大时,四合院内老宅加上院里院外临时搭建的彩钢房,建设面积超过5000平米。
2013年3月,因商场占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民族大世界商场闭市。
为恢复文物原貌,商场腾退所有经营商户,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工作。
西单百花市场
图为1961年时的西单商场
1930年,随着西单商场的前身——厚德商场的开业,这里商贩云集,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再加上杂耍、评书、戏曲,吸引了南北商客。
西单商业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单商场五层,于2016年10月对外开放。
图为1957年时的曲园酒楼
曲园酒楼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90年),是北京经营湖南菜最早的老字号,也有着“京城湘菜第一家”的名头。
图为1962年时的西单菜市场
西单菜市场建于1956年,西单北大街195号,现在的君太百货商场的位置,牌匾为郭沫若书。
现在我们走出了西单北大街,将从西单路口继续西行。
本文部分门票由马明言老师提供,作者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