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祠

周永强
显示日期2021-07-10;访问次数:925; 电脑端

 走进晋祠

周永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晋祠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第一次去晋祠是父亲带我去的。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父亲所在单位组织去卦山、晋祠游览。

那天,我们是先去的交城卦山,返回太原时去的晋祠。记得临近中午大巴车直接开到晋祠大门外的宽阔的停车场。吃过午饭,来到晋祠大门,那个年代有照相机的人并不多,父亲的徒弟正好就带着一个相机,我也就有了第一次出现在晋祠门前的影像资料。那年我不到8岁。

微信图片_20210630213859_调整大小.jpg

那时并没像现在,可以找导游给游客讲解晋祠的景点。我跟随着父亲一路走一走,看一看。晋祠里几棵年代久远的大树,苍老挺拔。祠内的四尊铁人,虎虎生威。年幼的我还好奇的在铁人跟前比划,用小手摸摸,还被父亲抱到其中一个铁人胳膊上,坐在上面照了张像。走到难老泉亭,亭内梁间悬挂一竖匾,上题“难老”两字,另有一横匾,上题“晋阳第一泉”。往下俯视,泉底清澈透明,水光一闪一闪,一枚枚钢镚铺满了泉底。看到此景,我将随身的一枚五分硬币,也顺势丢了下去;过了一个十字形石筑桥,正面就是一个大殿,殿前廊柱上的木雕盘龙,龙鳞片片、怒目利爪、直上云霄;殿内的彩色侍女泥塑,栩栩如生、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向南而行,有一水塘,西面墙壁上有一石雕龙头,泉水从龙口喷出,我调皮的紧挨着墙壁小心翼翼走到龙口出水处,一边张嘴喝着泉水,一边用手触摸身下矗立的石人小和尚光头,我巡回往返多次,即使被流水打湿,也乐此不疲。我还登上了一座八角七级的琉璃瓦顶的砖塔,站在最高层眺望,整个晋祠尽在眼前。

IMG_20180625_难老泉-2_调整大小.jpg

第二次是姥爷带我去的晋祠。1986年暑假一天,姥爷从义井家中骑自行车带着我,沿着晋祠路一路向南,中途在晋阳湖稍加停留,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晋祠。姥爷向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个红色的本本,我随着姥爷便走了进去。那天无论是晋祠里、还是晋祠外除了人多,还是人多,原来正赶上一年一度农历七月初二晋祠庙会,这也是我至今唯一参加的一次晋祠庙会。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一种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现代社会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由淡化直至隐退,庙会的重心渐渐落在了集市贸易上,传统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日渐消失。2008年该民俗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IMG_20180625_对越_调整大小.jpg

IMG_20180625_金人台_调整大小.jpg

1988年,初三语文课本中一篇节选自山西作家梁衡的《晋祠》吸引了我,让我真正开始认识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现存记载晋祠最早最详的历史文献,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和《魏书·地理志》。这两部史学名著分别载有:“悬瓮之山,背水出焉。”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有晋王祠”。《水经注》中有段关于晋祠的记述“……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可见,早在1500年前,这里的祠、堂、飞梁等建筑,已蔚为壮观。可惜,这些早期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晋祠坐西朝东,现今以圣母殿为中心的晋祠规模,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后又经金、元、明、清历代经营擎画,新中国成立后,晋祠进行了一系列的整修,但每次整修都始终围绕前人留下的总体设计布局,形成一条左右捭阖的中轴线。1959年陈毅元帅来晋祠游览,为本祠题写了“晋祠”贴金牌匾,悬挂在晋祠中间正门的上方。沿中轴线,从新大门起,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至鱼沼飞梁和圣母殿,献殿两侧为钟鼓楼。这组建筑结构雄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著称。其北,从文昌宫起,经东岳祠、关帝庙、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到老君洞和苗彝堂,这组建筑依地形起伏,错综排列;其南,从胜瀛楼起,经白鹤亭、三圣祠、水母楼、难老泉、公输子祠、台骀庙和舍利生生塔。这组建筑泉水环绕,亭桥点缀。祠内的周柏、隋槐、唐槐与难老泉和宋塑侍女被誉为“晋祠三绝”。

IMG_20180625_圣母殿_调整大小.jpg

晋祠是中国最早的纪念性祠宇,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园林建筑。其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微信图片_舍利塔-2_调整大小.jpg

进晋祠需先经过晋祠公园。1994年春,我与大学同学一同来晋祠游览,此时的晋祠公园已不收门票,并已进行了扩建。2007年晋祠公园再次扩园,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2010年以后,我与家人、朋友也陆续来过几次晋祠。晋祠风景依旧,但第一次来晋祠的情景却始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晋祠门票欣赏:

晋祠公园门票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1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4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2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3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5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6_调整大小.jpg

晋祠门票-7_调整大小.jpg

 

 

                                     


编辑:王建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