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平安大街(二)
我们沿着平安大街继续由东往西走,来到了路南的北京陆军总医院。
2016年北京军区总医院将更名为陆军总医院。
医院前身是1913年建设的北洋陆军军医学校,分东、西两院。东院位于东三环麦子店,西院位于东四。
陆军总医院里有两座北洋陆军军医学校建筑遗存
这是1948年北平市地图,这里清晰显示了医院的位置及周边街巷情况
沿平安大街再往西走就到了张自忠路,张自忠路东起东四十条西端,西止地安门东大街东端,长700余米。
张自忠(1891年-1940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追授二级上军衔。
张自忠故居位于府右街,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张自忠旧居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南部原为花园(已拆改),北部为住宅。
1948年遵张自忠将军遗嘱筹办自忠小学。开办时租用东四五条一所院落,规模甚小,暑假迁入张自忠故居。
1949年暑假自忠学校受市政府人事处领导,招收了大批干部子弟的住宿生,校长为张廉云(张自忠将军女儿,图中白发者)。
张廉云出生于1923年8月。 194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自忠小学、北京小学任教师、校长。2015年,受邀在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张自忠路东端路北有段祺瑞执政府(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清末,慈禧用修建颐和园剩下的钱盖了这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用作海军部和陆军部。建筑群由留英设计师沈琪主持设计。
这里“三一八”惨案发生地。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在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护送奉系军舰侵入大沽口并开炮轰击,守军死伤10多人。
事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竟联合英美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向北京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1926年3月18日下午, 游行群众数万人先在天安门前集合开会,然后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拒绝8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无理要求。
当游行群众刚到执政府门前,反动军警竟开枪,当场枪杀游行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25日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猛烈地抨击反动派。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遇难学生刘和珍和杨德群来自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校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成立于1908年。
原名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师生筹资在校园的西小院为刘和珍、杨德群二烈士立碑。
1929年在圆明园西南角九州清晏景区,为惨案中牺牲的47名烈士而建“三一八”烈士墓。
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1971年“三一八”烈士刘保彝、江禹烈、陈梁的墓碑从北大工学院移来,立于北侧。
在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的西边有欧阳予倩故居。
欧阳予倩(1889-1962),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湖南浏阳人。1904年赴日留学,1911年回国,导新剧运动,并编演京剧。
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同年11月携全家迁居于此。
建国后,欧阳予倩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及中国舞协主席。
这里曾是文人荟萃之地,当年剧作家曹禺,《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诗人光未然也在此居住。郭沫若、田汉、老舍等文坛名宿也常在此聚会。
未完待续
本文部分门票由马明言老师提供,作者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