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张寒晖雕像
河北保定 彭森
张寒晖雕像坐落在保定市定州张寒晖文化广场,两米多高的张寒晖铜像风度依然,目光如炬 ,雕像底座上的“人民音乐家”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张寒晖,原名张兰璞,1902年5月5日出生在保定市定州西建阳村,1925年,张寒晖加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42年初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先后创作了《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936年秋,张寒晖耳闻目睹了西安街头成千上万愤怒的东北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东北难胞渴盼早日打回东北,赶走日军和重返故乡的情景,他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谱写出了《松花江上》,唱出了那种深重的民族创痛,如泣如诉,感人肺腑。这首歌开始由张寒晖在西安二中学生中教唱的 ,西安二中学生在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游行中唱起了这首歌,立即震动了西安,经辗转相传,很快就传遍了东北军中 ,又经中共地下党组织传给北平学联歌咏队 ,然后传遍中华大地。《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和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就是这样一首催人奋起,鼓舞斗志的抗日战歌。1964年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了张寒晖的两首歌曲《松花江上》和《军民大生产》参演。
张寒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现陕西师大附中校园中的张寒晖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