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券赏析(70)中秋佳节 观灯赏菊

刘振林
显示日期2021-09-26;访问次数:662; 电脑端

佳券赏析.jpg

中秋佳节    观灯赏菊

秦皇岛    刘振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唐代,宋代以后更加盛行。在中秋节,历代各地都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观潮等,有的地方还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以前只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历来各地有观灯的习俗。自从开始收藏门券才知道有的地方——如广州,也有中秋节观灯的习俗,因为在收藏过程中看到不少广州园林中举办中秋节灯展、灯会的门券。通过查资料得知,中秋灯展、灯会是广州的传统文化盛事,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些门券中很多都设计得很漂亮,对收藏者都很有诱惑力,但为了避免自己的收藏方向过于分散,还是强行忍住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收藏方向。不过有时也会发现一些灯展、灯会门券上的图案或文字能够和自己的收藏专题搭上钩的,也就收藏起来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两枚我收藏的“中秋灯展”门券(图1、图2)。这两枚门券实际上是同一种门券,只是因为后来加印了不同的文字,而变得有所区别。这是1978年广州人民公园“中秋灯展”门券。广州人民公园是广州最早的公园,原本是1917年孙中山先生倡议创建,1918年建成的“市立第一公园”,1926年改名“中央公园”,1966年改称“人民公园”。本次灯展举办的那一年,该公园已经六十岁了。这枚门券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既是门券,也是一枚格调优雅的书签,在最上方打有一个便于穿绳的小孔。这就为这枚门券延伸出一个额外的实用功能。门券的构图采用了四重近似椭圆的形式。整枚门券的外轮廓是近似椭圆形的,因此从门券分类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枚异形券。这种圆角的形式也很有利于门券的收藏保存,常见的方角形式的门券在保存时最易破损的部位就是其角部。在门券的底部用虚线分隔出一个近似新月形的副券部分之后,正券部分的外轮廓仍然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形。正券的色彩,除了白色的边缘部分,中间大部分为近椭圆形、令人倍感温馨的粉红底色,在粉红底色的上部又开出一个近椭圆形(上端略方)的窗,窗内则是这枚门券的主角——一盏华美的六角形花灯。这种环环相扣的构图形式颇有凝聚感,不知道设计者是否因为考虑到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而采用这种构图形式,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花灯的流苏垂至“窗”下,且将灯展的年份“1978”四个数字分为1:3两组,增加了画面温馨、活跃的气氛。流苏的下端“中秋灯展”四个篆字,则增加了门券的传统韵味。正券粉红底色的下部是红色的人民公园大门图案及“广州人民公园”几个黑色字,以此点出举办灯展的地点。

SS:网站文件:1631756657625304.png;原始文件:图片30.png 

我收藏的这两枚门券上各加印了不同的四个字,图1门券上加印的是“秋菊欣赏”,图2门券上加印的是“名菊催花”,这两种文字均表明了人民公园在举办中秋灯展的同时,也在举办菊展,因而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看到图1的门券时,我产生了一点儿疑问:在北方(如北京),如果是利用菊花(尤其是大菊、名菊)的自然花期办菊展,一般要在10月中旬以后,而在广州中秋节(1978年的中秋节是公历9月17日)就办菊展,是不是利用的不是菊花的自然花期,而是采用了技术措施,让菊花提前开花了呢?这时我想起广州一些公园的菊展门券上好像标有菊展的时间,于是我把收藏的广州菊展的门券都找出来一一查看,果然多数都标有菊展的时间,尤其是菊展开始的时间。我把它们一一列入表中(见下表)进行比对。

历年广州各公园菊展(菊会)时间统计表

年份

菊展(菊会)地点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975年

烈士陵园

11月12日

——

1977年

烈士陵园

11月12日

——

越秀公园

11月10日

——

1978年

烈士陵园

11月12日

——

越秀公园

11月10日

——

1979年

烈士陵园

11月12日

——

越秀公园

11月10日

——

1980年

烈士陵园

11月9日

——

1981年

烈士陵园

11月12日

——

越秀公园

11月12日

——

1983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

越秀公园

11月12日

——

1984年

文化公园

11月17日

——

越秀公园

11月18日

——

1985年

人民公园

11月13日

——

1986年

越秀公园

11月12日

——

1987年

越秀公园

11月15日

——

1988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12月15日

1990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

1992年

文化公园

11月18日

12月18日

1994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12月15日

1996年

文化公园

11月18日

12月15日

1997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12月15日

1998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12月15日

1999年

文化公园

11月13日

12月5日

海印公园

11月15日

12月5日

2000年

文化公园

11月15日

12月4日

2005年

文化公园

11月18日

12月4日

2006年

文化公园

11月17日

12月3日

2007年

文化公园

11月20日

12月10日

2008年

文化公园

11月21日

12月7日

2019年

文化公园

11月16日

11月30日

通过比对发现,广州各公园历年举办大型菊展的开始时间绝大多数都在11月中旬,这比1978年广州人民公园在中秋节举办菊展要晚将近两个月,由此可以证明这次菊展利用的不是菊花的自然花期,而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技术使菊花提前开放了,这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较多的设施,因此这次菊展的规模也不会太大。

当我看到图2这枚门券时,我的推测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这次菊展果然是采取了催花措施,使菊花提前开放了。菊花之所以能够催花,是源于其生理特性。菊花的大多数品种都具有短日照开花特性,也就是说,菊花在开花之前要经历一定日数的短日照才能开花。所谓“短日照”就是每天不长于某个临界值的日照时数,比如说,这个临界值是10小时,那么为菊花催花时,每天菊花接受的日照时数就不能长于10小时,如果此时自然日照的时数超过10个小时,就需要在早晚用遮蔽物将被处理的菊花遮起来进行避光处理,以满足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的短日照需求。而不同的菊花品种所需短日照处理的日数又是不同的。因此,要为菊花催花以达到提前开花的目的,道理听起来比较简单,但要经过园林工作者大量的摸索和辛勤的劳动!

以上就是这两枚中秋灯展门券上加印的几个字引出来的话题。这几个字会让游客拿到这枚门券时增加游兴,也让我把这两枚精美的中秋灯展门券列入菊花专题,增加了收藏的趣味性。


编辑:张宝贵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