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石头写就的村史
承德 钱宝林
2017年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第十七届门券展,因有事我没有参加。听券友们回来说去了石头村,又拿门票给我看,让我眼馋得够呛。心里想着,如果有机会也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2019年5月9日参加在石家庄举办的战友聚会,途径保定拜会了王建池、陶万春、陈明新等几位券友。战友聚会后,我们三家战友相约去山西转一圈。5月12日,从石家庄出发奔向平遥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路旁有指向石头村的标识。我的心里一阵狂喜,机会来了!
这张票,并不是我们当时所购的门票,之所以用这张票,是它的信息更多一些。
欣赏这枚门票,是进入石头村的一处重要景观。主图“清凉阁”是我们沿着不规则的石块铺就的路上坡转到它后面的戏楼平台见到的景致。沿左侧石条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到达“清凉阁”内神秘的大千世界。刘关张、阎王爷、佛祖、玉皇大帝都在这里面稳坐泰山,护佑着石头村的一方百姓。
细观那大小不一的石头,垒砌起的“清凉阁”,也是着实不易。桩、柱、栏、梁,飞檐斗拱,全是石头所为,所用不及其余。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从这里可以登上清凉阁最高层
站在“清凉阁”的最高层,这个石头村的全貌可以尽收眼底。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票的左上角两行黑体字: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这说明该村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都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开创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家族精神,创造出了石头村史诗般的神话。
票的中间部位“于家石头村”采用叠放错落的形式排列,象征着石头垒砌的村子,以及于家的不息奋斗史。中国民俗文化村,竖排与之并列站立在这片热土之上。
图中的碑碣呈自然原始状态,上刻楷书“石头村”。
副券部分,颜色略与石头村的石质稍重,更显得凝重一些。底色反白字“于家石头村”。下面的两行黑体字如同门票左上角的信息一样。接下来是副券、票价,河北 石家庄。
主票图的最下方有:美丽中国.环渤海湾旅游景区门票集册——《河北分册》及编号。我收藏的这套2008年制作的珍藏版门票集册是原承德市旅游局局长米学俭的。他是我的战友,知道我爱好集藏旅游门票,便慷慨地赠与了我。这套册子集合了河北省11个地市的60个特色景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
走进这个村子,依山就势,没有一条笔直的路,环顾四周,一下子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当然,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站在这石头街上,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
这是一片石头的天地,这是一部石头抒写的家族史诗。这让我想起了去过的爨底下村,同样是明代建筑,同样是在大山深处,我们的先祖竟创造出了相同的,祖脉相承的文化,但其建筑风格又是迥异特殊的。这充分说明,我们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无限的创造力,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表现。
于家石头村村口
这个于家石头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困乏,其族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他们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春风秋雨,世事沧桑,于家人在这里依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这个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
于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谦,曾以石灰为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品格。
于家石头村,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