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保定城市原点
河北保定 彭森
《保定城市原点》标志位于保定市中心直隶总督署门前。
城市原点,顾名思义,就是城市的起点和出发点。城市原点是指在中心城区设置的代表城市地理位置的城市地标,在地理含义上,它代表城市核心区的精准位置(以经纬度标识),并以此起点表达城市间的地理距离,在文化含义上,它反映城市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明,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保定市城市原点标志中央核心部分为直径1.227米的穹型铸铜浮雕,寓意城市的建城时间是1227年,还展示了保定市行政区划地图,浮雕四周有东、南、西、北中文标注,并标明海拔高度是18.65米,经纬度是东经115度29分26秒,北纬38度51分29秒,还标明此点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的公里数。原点标志形状外方内圆,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哲学内涵,寓意日月星辰环绕地球运动不止,世间万物根植大地生生不息。原点之所以选址于此,是因为直隶总督署是保定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它不仅见证了古城保定的辉煌历史和近代中国发展足迹,也将见证保定未来美好的明天。
直隶总督署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清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里密切相关,因此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赞誉。清代的直隶省管辖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北京、天津两府及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等一部分地区,直隶总督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曾驻此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
直隶总督署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大门前有两根由民国时期曹锟初建,1994年复建的旗杆,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直隶总督署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