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之旅(8)——红石峡
张有发
当你百度“红石峡”时,出现最多的信息是河南省云台山的红石峡景区,殊不知在陕北地区还有一个红石峡呢。红石峡又称雄石峡,在榆林市区城北的红山脚下。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明成化年间修复后改称“雄山寺”,清康熙年间更名为“镇远寺”。因夕阳西下,红石耀目,故称“红石峡”。
据《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涨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
门洞上方镌刻着“红石峡”3字,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遗墨。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传播新文化,是刘志丹将军的导师。越过门楼,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两边东西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沿壁根石阶而下,绿荫掩映间,一条碧水穿峡而过,潺潺作响。徜徉于双崖壁立的峡间。只见两壁对峙,峭拔如削,一水中流,榆柳荫映,楼、阁、亭、台相望,崖壁复道飞檐。在东西数百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石窟庙殿40余处。其最负盛名的是崖壁上凿刻有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达160多幅,真、草、隶、篆俱全,诸家书体荟萃,字大者丈余,小不及寸,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塞上碑林”。
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无愧于长城书法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