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二十六)
张占芝
在《旅游与收藏》的第二十八期上,明显的位置刊登了“本刊启事”,大意是今后这个小报要专为门券收藏爱好者服务了,在适当的时候创办《图介指南》,集旅游图、景点简介、宾馆介绍的爱好者可广为利用,刘主编说到做到,没过多久《图介指南》就创刊了。实际上他已经对门券另眼相待了,也为今后更名为《长春门券》埋下伏笔。
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主编的短文“我与《东北集藏》”,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旅游与收藏》是《东北集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烟标、酒标、钱币、彩票等专门的报纸,特别是烟标的报纸要比门券报的规模大得多,最兴旺时读者有八百多位,办了二十多年,到了四百余期才收手。现在我一看到这些数字脑袋都疼,一个人是怎么做到的呢?真是不可思议!
在第一版的最下面,有了长春寇宇彤访问刘主编的信息。孙会军会长对这位券友挺感兴趣,曾多次问见过这个人没有。有报为证,人家九二年就出现在门券收藏界了,也算是前辈了。他也是烟标和门券都集,一有活动就围着刘主编身前身后转。他的父母都是吉林大学的教授,家在同志街那住,有一段时间我在那边公交车当调度,他是我们调度室里的常客。真可惜一直没找到宼先生的照片,不过孙会军可以请他再度出山,活跃一下吉林券界的气氛。
在通讯录上,黑龙江哈尔滨的刘英老师赫然在列。这是我没想到的,只听刘主编说他出道早,那时对集酒标很上心,现在心思往门券方面转移了,大大小小的交流会几乎都参加,也成了旅游达人,侯大会长的左膀右臂。
在鸣谢栏里出现了一位女将叫李蕴茹,刘会长笔误还把李女士的名字给写错了。那个时候赞助两元钱可不是小数,特别是出在女同志之手,挺不容易的。不知道她现在还收藏门券不,如果还在我们船上,那就太好了,我们需要这样的券友。女同志爱旅游的多,喜收藏的少。据刘主编讲,李女士是河南鹤壁人。
可能很多人都后悔了,当时为什么不收藏券刊,对了解门券收藏界的过去很有益处。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门券刊物数不胜数,和门券收藏一样,要想收全是不可能的。
我写这样的小文感觉挺吃力,好几次有搁下的想法。但一写进去就喜欢了,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鼓励与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