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全国二十届券展征文(22))珍惜学习的机会
张占芝
我们有幸连续两届参加了全国门券收藏展览,一共提供了五部作品,得到了各地师友的关注与鼓励,很是欣慰。
参加第十九届全国门券展,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门券收藏大型活动,更是首次提供我们的展品。我和刘洪利一共有三部展集参展,一是刘洪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二是我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三是我俩合作的《美丽端庄的国母》。这三部展品是我们吉林省券协推荐的,占满我省应该参展的名额。事关集体的荣誉,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压力。后来才知道,我们的第一步就走错了,错在沿用了烟标的展览模式,前有封面后有封底,有作者的大幅照片,没想到这在门券展览中是不提倡的。除了封面和封底,其余页面用的都是彩纸。我们并没有对付的意图,以为这是一种创新,一度还沾沾自喜。
到了现场那天,我们还没进馆的时候,有位师友就提前告诉我们,三部展品摆放在了一起,风格都是一样的。这实际上是在婉转的批评我们,设计的太单一。进入展览大厅,我们的展集前围了很多的观众,见到作者现身,赞扬声不断,让我们讲述收藏和创作体会。在赞美声中,我们一度冲昏了头脑,把缺点和不足忘到了脑后。让我们很难忘怀的是,王运明部长在百忙中,来到我们的展集前,看了一个多小时,也讲了一个多小时。领导首先肯定了我们的藏品,质量高珍品多。但在编排上缺少一些经验,比如说门券在展片上不要摆造型,尽量成方,这样整体画面就不乱。文字不要用的太多,尽量让门券自己说话……最后颁奖时,《共和国不会忘记》荣获了最佳编排奖,其它两部作品获得了瓷都奖。尽管我们对结果不是太满意,但学习到了创作经验,得到了恩师的指点。
在湖南醴陵十九届国展中王运明部长点评我们的券集
在十九届到二十届全国展期间,我加入了门券收藏研究网的团队,是一所门券收藏爱好者的大学校,把她比喻成门券收藏界的唯一高等学府一点也不过分。网站里不但有爱惜人才的好领导,也有创作编写券集的达人,这里的所有人有时是老师,有时又是学生,大家互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把在券研网里的写作学习过程,亲切地叫做进修,她是一所永远也不毕业的学校。
二十届国展中,我们的展板前有不少券友驻足观看
自从我进修一段时间以后,在收藏和创作券集方面都很自信。这次参加二十届展我们带来了两部作品,一是缅怀周恩来总理的《永远的怀念》,二是歌颂我们家乡的《神奇的大东北》。两部作品我们都积极努力去做了,尽自己的能力做得更好。特别是后者,展示的都是我们东北的门券和请柬,在藏品中精挑细选,并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去。不管获得什么成绩,我们没有遗憾了,真的尽了全力了。这次全国二十届券展,由于疫情的严重干扰,给组委会增加了巨大的困难。让我们感动的是,王运明部长就是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也没忘记抽时间点拨我们,建议去欣赏一下有关雪的展集,编写的很巧。我们欣赏后感觉很汗颜,雪是我们东北券友的强项啊!为什么南方师友能做的这么好,而我们却不行呢。刘洪利当时也没忘了幽默:“可以把这个集子的版权买下来,再加上我们的藏品肯定就是头奖了”。戏言归戏言,我们的两部展集最后均是三等奖,虽然没达到我们的期望值,但还是很坦然。我们的创作过程,好比是孩儿学步,每走一步都是为了今后在券界更潇洒的行走,一定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自己辛苦制作的券集前留影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