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门 券 的 大 作 为
——写在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票证专委会成立15周年
高兴武
一件事,能够坚持十五年,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一群人,共同走过十五年,需要团结和包容的精神,这也是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的真实写照。
时间倒回十六年前,2005年仲春三月的一天下午,承德的曹涵良、杨利民、刘运峰、张晏华、高兴武五名券友齐聚在已经退休的原承德铁路中学校长杨帆的家里,虽然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就是收藏旅游景点门券。他们热烈讨论着如何利用旅游门券宣传家乡,歌颂承德,商定在四十天后的“五一”组织一次旅游门券展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承德市首届旅游门券展》于2005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在避暑山庄东宫遗址如期举办,还记得那天展览现场人头攒动,擦肩接踵,人们站在展板前对门券专题品头论足,赞不绝口。特别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门券更加青睐,久久不愿离去。
这枚首届旅游门券展(正面)的首日券成为承德收藏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藏品正式诞生的标志。发放给市民,以扩大影响力。
(背面)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支援单位和参展者名单及右侧的纪念二字组成。券小意义大。
如果说十六年后承德的门券收藏已经长成一棵树,那么这次门券收藏展览就是做为幼苗开始发芽成长。
这张2005年8月的照片,是承德收藏门券的最早的一张合影,除了6个发起人:张晏华(左一)、杨帆(左二)、杨利民(左三)、曹涵良(左四)、刘运峰(左六)、高兴武(左八),又多了市电影公司的石德常((左五))、滦河电厂的郑航宇(左七)。
2006年6月10日,也是特别值得承德集券人难忘的日子,一段申报准备之后,河北省门券收藏协会承德分会正式成立。
2008年5月的奥运前夕,河北省门券收藏协会会长康立群(左三)、副会长王建池(左二)莅临避暑山庄承德券协举办的门券展观摩和指导工作。
除了原来参展的会员外,还有研究了一辈子避暑山庄历史的清史学者冯春江、承德资深门券收藏家张子玉、寇瑞敏、王天林等七八名券友同时加入,使这个门券收藏协会如虎添翼。社会活动家杨帆扛起了承德门券收藏组织的大旗,成为领头羊,当家人。在如今商品经济的社会,杨帆会长提倡门券收藏要“你有、我有、大家有”,协会会员中门券只能交换,不能买卖,这也是协会能够团结和谐、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家在一起收藏的是友谊,是快乐,这个原则一直坚持到现在。从2014年开始,承德门券收藏协会加盟承德市收藏家协会,作为门券票证专业组织,在协会的正确领导和热心支持下,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开展门券收藏活动,被誉为承德收藏界里的“轻骑兵”。
到了2009年,承德门券收藏协会发展的会员已近20人。各项活动的开展已经步入正轨。
庆祝建国60周年时,承德门券收藏协会走进滦河电厂办展。
“四走进”之走进滦河电厂
清史专家、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为承德门券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们讲述康熙题“避暑山庄”匾额。
原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冯春江向券友们讲述松云峡山区里的水月庵。
券友们在热河文庙听取冯馆长讲解有关孔子儒学的知识。
收藏需要历史知识的积累,需要文化素养的支撑。多年来,券专委致力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清史学者冯春江冯老当然地成为了大家的老师。他们组织了“山庄谈券”、“山庄访古”、“外庙瞻礼”,几乎走遍了山庄外庙所有景区的各个角落,聆听冯老的讲解,不断武装头脑,补上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这一课。
2018年6月8日承德券专委门券展览走进承德医学院。
接着,他们又继续“情满青山”,围绕市区景区进行学习考察。热河文庙、双塔山、魁星楼、僧帽峰、地质博物馆、城市规划馆……,所有该去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兴隆的雾灵山、九龙潭、天文馆,营子矿区的四方洞、展览馆,隆化的茅荆坝、存瑞烈士陵园……,承德周边的大部分景区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2019年6月18日券友们探访鹰手营子区旧石器时代的四方洞
2016年5月12日,承德门券收藏协会走进革命老区兴隆县半壁山小学办门券展,图为杨帆会长在向学生们发放承德景区(停用的)门票。
2016年6月11日,承德门券协会在普宁寺广场参加承德主会场的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充分合理的利用藏品为社会服务,是收藏的重要目的。承德券专委正是把门券的合理利用作为自己的一种职责来践行。
券友邱相荣在桥东小学向学生们讲解他的专题《一代伟人邓小平》
券友刘运峰在桥东小学向学生们讲解他的专题《天安门广场》
“四走进”之走进军营
门券协会最初成立的时段,他们每年都要在避暑山庄或者市中心广场举办一次门券展览。后来,他们提出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工矿、走进军营的“四走进”活动,把宣传承德的门券展览放到了社会的最基层。2018年6月9日,券专委带着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门券展的展牌走进承德医学院,与临床专业师生共享门券收藏成果。《小城故事••见“证”过去 放眼未来门券票证收藏展》2018年7月在市行政中心举办,受到市政府各部门的欢迎。走出承德,融入到全国的门券收藏圈子,也是承德券专委的特点。2011年,张子玉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高兴武的《移天缩地在承德》两个专题参加在秦皇岛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门券交流展。2015年10月,张子玉的《长征 不朽的丰碑》专题在承德国税局展出反响强烈。
张子玉的避暑山庄专题从2016年起,先后与北京、苏州、承德主办方走进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颐和园景福阁、苏州园林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松鹤斋展览。
张子玉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向观众讲解避暑山庄专题。
在山庄松鹤斋展出时,中国四大名园联展纪念券。
2017年10月,郑航宇的《避暑山庄与外八庙》门券专题参加了山西平遥举办的世界遗产门券展。
2018年12月,承德券专委集体创作的《最美塞罕坝》门券专题参加了全国第十九届门券展,获得了最佳创意奖。2020年由于疫情的发生,承德券专委的全体券友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但是他们也没有停止门券活动。利用网络组织了《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网络门券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21年7月,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门券展成为承德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红色印记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藏品展》的重头彩,观众络绎不绝,受到全市各界的赞誉。
承德的门券收藏之所以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最关键的是有一拨儿热爱收藏、关心集体的骨干。虽然算不上人才济济,却也都是行家里手。“团结、奉献、合作、共享”成为圈里的一种精神。清史学者冯春江,既是顾问,又是老师。说起山庄外庙历史如数家珍,为普及提高券友的历史知识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石宏伟(左)与门券协会会长杨帆在群艺馆展厅亲切交谈。
老会长杨帆几十年献身教育事业,博览群书,文采出众,成为集券圈子里的楷模;承德资深摄影家杨利民人脉广,朋友多,任劳任怨,热心积极联系展出单位。
券专委副主任杨利民与老区小学的孩子们
券友钱宝林才思敏捷,文笔出众,承担了协会的通讯报道,十年来笔耕不辍,协会的活动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真情再现;书法家于长泅忠厚务实,有求必应,协会的活动少不了他的墨宝;券友石德常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已经连续十年为全国(包括承德)六十多位券友制作具有篆刻、剪纸、书法艺术形式的新年生肖贺卡。券友李国林可以称得上是承德的“券痴”,后起之秀,后来居上,目前藏券四万多枚,淘券、制作专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承德券友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不一而足。
定期组织门券业务专题制作讲座,提高集券水平。
承德门券成为全国门券收藏家的青睐。
现任券专委主任高兴武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开创新局面。
截止2021年6月,券专委的会员已发展到了30人。这些人成了市收藏家协会的活跃分子和骨干力量。
十五年的光景,不算长,也不算短。承德券专委一门心思,一个信念,用门券的方式宣传承德,歌颂家乡,弘扬正能量,小门券施展了大作为,用实际行动为筑梦承德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本文照片提供:杨帆、张子玉、钱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