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事游痕: 去湖南醴陵(6)
张占芝
洪利老哥没见到梦中情人有些失落,还好不是那么低沉,毕竟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了,惦记一阵子过过瘾也就算了。要现实一点,战胜大冰雪,争取多看一些景点才是真的。
当眼前出现庐山人民剧院时,如果是好天气,我们早该兴奋起来了,可是这两个人让老天爷折磨的早就没了脾气,以平常心来参观中国革命史中一个重要地点。几乎没有过多的游客,从剧院外面的设施看,如果是好天气还需大量人力来维持秩序。虽然我们被折腾的很狼狈,但拍照时没人和咱抢,可以随心所欲的摆着姿势。
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庐山会议”旧址别具风格,背倚青山,临水而建,坐北朝南,溪流环抱,选址相当讲究,渗透了浓厚的传统观念。技术处理上采用了西方的技术、新型材料、设计方法,同时又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形式、元素、构图方法,既体现中华民族的风格,又具有西方建筑特色,使中西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并与庐山大自然神韵相融合,成为了庐山近代建筑的典范。
“庐山会议”旧址大门的绛红色帷幕上镶嵌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会址”16个大字。二楼是影剧大厅和休息室。影剧大厅即是当年“庐山会议”的会场,大会主席台依然保持着当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休息室则辟为展厅,展示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活动的图文资料。纪录片《庐山烟云》将三次庐山会议剪辑汇编后在大厅里循环放映。
有一张照片是洪利老哥摆拍的,还特意向我讲他的构思,并配上了话外音:毛主席见到我笑咪咪地问,“你是谁呀?开会的名单里没有你啊。”周总理在后面笑个不停:“这个人我也没见过。”
等我们参观出来,想拍个旧址的远景,由于雾气大,眼睛还能看到轮廓,到相机里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还算幸运,据晚来的游客讲,他们到达时更严重了,已经被迫闭馆。
人民剧院的右前方,是庐山抗战博物馆,这里和会址是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看点。庐山抗战博物馆为原庐山图书馆旧址,建于1934年,为三栋联立的中式宫殿式建筑,是庐山东谷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并建造的大型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抗战博物馆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开馆,馆名“庐山抗战”,由著名抗战将领、百岁将军吕正操题写。庐山抗战博物馆以“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在庐山”为主题,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庐山图书馆专题”为主要展示内容,复原了“庐山谈话会会场”、“保安十一团指挥部”等场景,着重介绍了庐山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我们早在以前就收藏到庐山博物馆的门票,特别是那几种长条票谁都有印象,但不知它在庐山上,而且和毛主席旧居是一个地方。
庐山博物馆,位于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一号别墅。别墅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
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别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润细腻,非常精美。
馆内还收藏了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
另藏有青铜器、陶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
1970年8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上山,主持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亦曾在芦林一号工作休息,至9月9日。1980年,芦林一号别墅改为友谊俱乐部,对国内外游客开放。1985年,庐山博物馆由火莲院迁到这里。2003年4月,此处改为免票参观。
从博物馆出来到了游览车站点,一个游客也见不到了,只有一位女工作人员在职守,她见我们到来,热情地邀请到她男朋友开的私家车上取暖,等待班车过来。当听我们说还要去看什么别墅时,一个劲地直摇头,说天已快黑了,到了那个地方也进不去了,还有可能回不来了,并呼叫来一辆反程车送我们回住地。现在想起来还多亏那位好心人,不然我们就惨了。
在回程的路上,见到整个庐山是黑洞洞的,路上只能见到抢修的车辆。有一些大树都倒了,压断了很多电线,庐山全部停电。我们在宾馆要了几个菜,是服务员拿手电筒照着吃下去的,这个场面谁经历过吗?
到了第二天早晨电还没来,我们的心情太坏了。感觉此地不可久留,任何的景点都不想看了。到客运站一打听,来时的山道已经封闭,只有去东门的道可走。见有一线生机,马上抢购了三张车票,匆匆下了山。到了庐山的大门才感觉脱离了险境。紧忙在一家饭店包了一辆轿车逃到了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