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说岭南(30)中共广东区委旧址
广州:何锦雄
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简称“中共广东区委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194号——200号。这是一座四幢相连三层式骑楼,属砖木结构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78平方米,内部有横门相通,每幢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广东区委员会迁此办公(图一、图二)。1925年设立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也在此办公。
(图一)旧址建筑外景,网络图片
(图二)旧址门前景观
广东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2年至1924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广东支部扩大为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又称两广区委或粤区委),领导广东、广西两省的革命斗争,谭平山任书记。当时党的机关没有公开,于是用“管东渠”这个名字向警察局登记,租下这幢房子,谐音“广东区”,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楼下以商店和住宅作掩护,二、三楼为广东区委员会和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办公的地方。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报《人民周刊》和青年团广东区委的机关报《少年先锋》就在此编辑出版。彭拜、张太雷、邓颖超等曾在此办公。
1924年10月,从法国回来的周恩来接任了区委委员长职务,陈延年任秘书。不久,周恩来调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陈延年接任,改称书记。当时的广东区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大的区委,除领导广东、广西两省,还领导福建西部、南部及香港的党组织(图三、图四)。
1924年冬,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了军事运动委员会,可以说是中央军委的前身,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1925年春至1927年4月,随着工农运动的发展,广东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广东全省党员人数达9000多人,占全国党员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仅广州一地,就有30多个党支部,2000名党员。
(图三)1922年至1922年广东支部成员名单
(图四)1925年2月至1927年4月广东区委的组织机构图表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又将大批人才吸引到广东。在广东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广东区委领导机构也逐步扩充、健全,设置了组织、宣传、军事、工运、农运、青运、妇运、学运、监察、秘书等部门,成为当时全党最健全的组织。
1925年年初,为加强党内监督和组织建设,广东区委专门设立了监察委员会(图五、图六),成为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开辟了中共纪检工作的先河。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由林伟民任书记,委员有林伟民、杨殷、杨匏安、梁桂华等,全都是生于广东的优秀共产党员。两年之后,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中央监察委员会才正式设立,可以说中国纪检监察就是从广东出发的。
(图五)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外立面照片
(图六)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成员展览照片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屠杀,区委所在地被搜查破坏。中共广东区委和青年团广东区委相继迁往香港,此后,一直为居民住宅。
1960年区委旧址恢复原貌,并辟为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1961年旧址内部开放,1962年7月,旧址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经过多年的修缮和布展,旧址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负责日常管理,并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2019年10月7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七),2021年6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5月纪念馆闭馆,启动文物建筑保养及陈列展览提升工作,于7月20日恢复开馆。现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为《南粤旗帜、星火相传——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广东区委》,展出中共广东区委发展历史、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发展历史和复原区委书记陈延年的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委、工委、妇委等部门的办公场景,使观众在参观时能够产生“想走进、有所悟、忘不掉”的感受,让旧址承载的历史和精神永不褪色。
(图七)门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座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自正式开放起,均是免费免票对社会公众开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纪念馆闭馆两月,启动文物建筑保养及陈列展览提升工作,并印发一份四折双面式异形简介。
简介以橙黄色衬底(图八),上方用一幅左侧斜向的旧址摄影图片,下方是一朵鲜艳的红棉市花上,旧址的图形化作花蕊,花朵右侧有“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的浅红字体,再下面是“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鲜红色主题名称。背面是浅黄色的封底,上面有景点的位置示意图及开放时间、预约指南、二维码等原素。
(图八)简介背面与主图
综观这枚简介,将整座四幢相连三层骑楼建筑呈现在主图上,采用建筑物上方的装饰造型,设计成一枚异型体格式简介。下方以橙黄的衬色,由下向上,由深化浅,以反向的方式,铺设到旧址前,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条金光大道,再用鲜红的图文,誉意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奋斗历史。整枚简介鲜艳明亮,主题特出,是一枚很好的红色专题用品。
参考资料
1、中共广东区委旧址
2、红色足迹——中共广东区委旧址
3、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第一个地方“纪委”诞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