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一券映古今
承德 钱宝林
到了鄂州博物馆参观,如果你不仔细认真地端详一枚枚古铜镜,不与它们亲密地对话,这恐怕就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了。因为,鄂州是“古铜镜之乡”,而且,铜镜的上面布满了鄂州、武昌四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所以,当我们面对那么多的铜镜,可以说从心里,不仅是惊愕,也不仅是感叹,而是深深地敬畏。
10月21日,由于评审组在今天要敲定全部展品的评审工作,我们也是一大早由熊斌秘书长接到鄂州博物馆,并介绍了他的外甥、志愿者赵林军先生陪同我们进馆。一天的时间,我用单返相机拍了上百张的照片,其中,铜镜和历史、民俗展厅的图片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只可惜,回到宾馆从相机卡里剪切下载到电脑上,用了该用的报道几张图片后,准备打包放到我的邮箱里,可是我的邮箱提示上传失败。再试,还是如此。此刻,我想的还是要把稿子先赶出来。就这样,不知道宾馆里的电脑不保存任何文件,22日早上出去吃早点,一拔房间卡断了电,我那前一天的拍摄成绩就全部泡汤了。这让我很内疚,也很心痛,这样窝囊的事儿也没敢告诉王建池和陈明新二位领导,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丢片之苦。
铜镜礼盒的正面 铜镜礼盒的背面
回到家乡承德,忙完了届展的后期报道,忙完了二十届的征文,我才有时间想起了届展赠与的那面铜镜。拿在手里的铜镜礼盒,有点涩涩地感觉,那是书法蒙面的字是凸起的,古色调,小巧精致,让人顿生喜爱之心。盒子的规格用尺量了量,12×12×2.8cm
打开盒子,一面铜镜在一簇黄缎的衬托下赫然在目,熠熠生辉。
该铜镜直径10厘米、厚0.5厘米。此镜圆形。中间部分为白描图鄂州博物馆,下书篆书体“参观证”三字。外延之间饰浮雕象、豺、虎、鹿四动物作为主纹,其间辅饰花草纹。兽与兽之间嵌入四个双圆环,环内分别置篆书体“门券收藏”四字。外区铭文带为“全国第二十届旅游门券收藏展”和“2021年9月 湖北鄂州市博物馆”字样” 在向外有弦纹一道分隔,镜缘处饰万字纹,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此镜纹饰清晰饱满,工艺考究,铸造精良,是本次届展的标志性纪念品。据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熊斌介绍:这枚仿古铜镜参观证的创意是王运明;熊斌、干伟胜设计;铸造厂家是温州一家公司;包装厂家是广东佛山一家公司。
就铜镜中的2021年9月,是组委会第一次推迟筹备展览日期的时间,可见组织者正在按照部署日期有序地向前推进。而我们参加开幕式的正式日期是又一次推迟展览的时间,2021年10月23日。从中芥蒂,可回想到2019年末从武汉发现的新冠病毒而引发全国全面的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也可想到湖北券界券人对国展一波三折的不屈不挠的奋进之路,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性事件的标志。所以,这块铜镜就成了我们券界在历次纪念届展中具有不同以往的纪念意义。
铜镜,顾名思义,就是用铜做的镜子,又称青铜镜。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应是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的。
魏征是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谏臣,不畏皇权,敢于向皇帝直言甚至当着众大臣的面提出批评,而太宗皇帝也很乐意接受魏征的纳谏,所以魏征一直深受皇帝器重,魏征死后,太宗曾说:“今魏征死,遂亡一镜矣。”也因此有了后人经常引用的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比如典型的神兽纹包括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组合成的一组图案,汉代将四神视作与避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铜镜上面的图案、铭文、纪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由于我们的不专业,所以,只能了解些皮毛而已。
鄂州出土的铜镜涵盖了战国至明清的各个时期,其出土地点集中,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制作精美。以神兽镜、四叶八凤镜、纪年和记名镜最具特色。尤其三国两晋期间,中国铜镜铸造业处于低潮,鄂州却保持兴旺,成为当时的铸镜中心。 鄂州博物馆展示的青铜镜以其数量多(600余面)、品种多(500多个品种)、精品多(其中300多面为国家珍贵文物)、纪年镜铭文镜多等特点享誉海内外。
此次二十届国展,组委会设计的这面铜镜,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把古老的鄂州铜镜文化与今天的旅游门券展览联系和结合起来,一面铜镜,串联古今。有幸藏怀,铭铸千秋。感谢湖北、感谢武汉、感谢鄂州!
无独有偶,券研网举办的全国第二十届旅游门券展征文活动在接近尾声时,要制作一枚纪念券,组委会的王建池、陈明新、钱宝林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面铜镜,认为它的图像要成为纪念券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明新老师经过精心设计,出具样稿征求意见,经两易其稿,最终定稿于上面的图样。
自此,异形券参观证铜镜与征文纪念券的图案交相辉映,共同见证我们券界近三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