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行记
2015年起首次前往云南省旅游,这几年又陆陆续续去了多次,累计游览了近10个市县。今年国庆假期再次踏上旅程,前往红河州寻找滇越铁路上的遗迹与故事。
(滇越铁路中国段路线图)
(一)云南铁路博物馆
清末国家羸弱,中国已无力保护越南,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势力并不想止步于此,而是步步紧逼,意欲控制云南,掠夺云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法国夺得了在云南修筑和管理铁路的权利。1901年,一条起于越南海防的米轨铁路一直向北延伸,9年后到达昆明,全线通车。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
(云南府站历史图片)
云南府站原是滇越铁路全线的终点站,20世纪70年代因城市发展需要拆除,昆明北站成为中国段运营起点。21世纪初昆明北站改建为云南铁路博物馆,用于展示云南铁路发展历史,特别是米轨、寸轨铁路文物。后又因受昆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影响拆除重建,新建的博物馆北馆重现了具有法式风格的云南府站风貌。
2015年云南旅游最后一站,便是以参观云南铁路博物馆作为结束。博物馆里陈列展示了许多与滇越铁路有关的文物和图片。如铁路的设计施工图、经纬仪、水平仪、手摇齿轮传动轨道车等,其中镇馆之宝“米其林”内燃动车组最受瞩目。
“米其林”内燃动车组是法国制造的载客胶轮内燃动车,于1914年滇越铁路上使用。1932年,该车换装上橡胶轮子,成为开行在铁路上的米其林“汽车”。该车轨距1米,分主车和行李拖车两部分。车长19.7米、宽2.6米、自重8吨,以汽油内燃发动机为动力,牵引功率117千瓦,行驶时速高达100公里。车内配软座19个、硬座24个,设有餐厨、洗卫等生活设施,是当时滇越铁路高端客车和高级公务车。
百年前,在山高坡陡、蜿蜒曲折的滇越线上,烧煤的蒸汽机车最高时速也不过50公里,而烧油的“米其林”内燃动车却能跑100km/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将其昵称为“白色的神行太保”。
滇越铁路上曾经有两辆米其林动车,一辆在越南,一辆在中国云南。越南的那台米其林动车,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中国的米其林动车一直使用到1984年,才因其配件缺失和设备老化,失修报废停止使用,可见该车的质量和性能是多么的了得。闲置在外风吹日晒20年后,人们才重新认识到了它的价值,经修复成为云南铁路博物馆里最亮眼的明星。
(二)昆明十字轨
今年5月4日,我从昆明转道回南宁,停留期间抽了些时间去寻找有名的“十字轨”。
1940年越南被日军占领,为防止日军从滇越铁路北上入侵云南,云南政府拆除了河口至盘溪间的铁轨,炸毁河口大桥、河口隧道、白寨大桥等桥隧。河口至碧色寨间的路轨移铺新修的滇缅铁路。但随着日军侵略范围扩大,缅甸和滇西沦陷,滇缅铁路的修建划上了休止符。线路实际铺轨仅仅是从昆明修到了安宁(后又拆除),目前仅遗存昆明北站至石咀的12.4公里线路。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新修的昆明西站至云南冶炼厂的准轨云铜线与这条滇缅铁路遗存米轨昆石线相交,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交叉道岔。
乘坐昆明地铁3号线,到达眠山站从A口出来,沿着铁路走几十米便能到达“十字轨”。目前中国境内有多少处铁路十字轨我不得而知,这处无疑是名气最大的,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条米轨与准轨相交的十字形道岔。自建成通车以来,一直保持着火车路线交叉运行的制度,且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这得益于道岔管理所工作人员不分寒暑、尽职尽责的守护。由于地铁的建设的影响,现在已看不到火车通过十字轨的场景。相信不久米轨线路恢复后,这里会重新热闹起来。
(三)蒙自碧色寨
在游览完蒙自市内景点后,10月4日上午从蒙自北客运站乘草坝方向的车前往碧色寨景区。
左: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 右:碧个石铁路碧色寨车站
北回归线上的碧色寨最初称作壁虱寨,车站于1909年4月13日建成,是滇越铁路中国段最早设立的特等站之一。全线贯通后西方人纷至沓来,东西方的商品、文化在这座小山村汇聚、碰撞。1921年云南人筹款自修的寸轨碧(色寨)个(旧)石(屏)铁路在此交汇。由于轨距不同,互不通达,货物需要下车换装转运,大锡、煤油、糖、茶、纺织品等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都在这里集散中转。于是乎百货公司、洋行、仓库、邮局、咖啡馆、旅店、马店四处林立。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打网球这些在当时国内大城市都难得一见的西洋生活,在碧色寨却习以为常。
民国时期风云诡谲,碧色寨上的故事接连发生。
民初,袁世凯为恢复帝制不择手段。见蔡锷将军不被拉拢,趁其从越南海防乘火车沿滇越铁路回昆明途中,袁在碧色寨布下杀手,企图刺杀之。蔡锷将军在众人护佑下逃过此劫,回到昆明后发起护国运动,推翻袁世凯,恢复共和制。
七七事变爆发,战火不断燃烧,三所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来到云南合为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使用,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暂设蒙自,碧色寨的站台上也就留下了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等众多往来师生的身影。“刚毅坚卓”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左:车站主楼旁的百年水塔 右:车站主楼门槛石上的北回归线标志(BM149)
随着铁路、公路的飞速发展,碧色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逐渐归于平静。多年前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此取景,影片中的战地医院便是碧色寨站。此片上映后,碧色寨重新被人们所认识,逐渐成为旅游打卡必到的“网红景点”。我去的时候正值国庆假期,碧色寨站前满是穿着民国装、绿军装摆pose拍照的各地游客,好不热闹。
(四)开远南北轨道交通列车
4日下午,游览完碧色寨后返回蒙自市,从蒙自客运站乘车前往开远市。休整一晚后,5日早晨步行至开远火车站,乘坐第一班南北轨道交通列车。
开远旧称“阿迷”,曾如碧色寨一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在火车的拉动下逐渐成长为滇南地区工业重镇。火车让这座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希望它“四面伸开,连接广远”,于是更名为“开远”。
本世纪初,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业务,云南的中越跨国列车由此成为绝唱。沉寂了15年后,2018年7月20日,开远市利用闲置的滇越米轨铁路,开通南北轨道交通公交列车,服务市民出行,带动旅游观光。这是目前滇越铁路上唯一开行的客运班列。列车开行路线全程约11.6公里,其间依次设立开远站、祥云路站、泸江河站、1909广场站、七孔桥站、南洞站、大塔站共7个站点。每个站点停车1分钟,每趟列车往返需要2小时。春夏季时间(每年4月1日至10月7日),周一至周五开行3趟往返列车(周末及国家法定假日加开一趟);秋冬季时间(每年10月8日至次年3月31日)每日开行3趟往返列车。硬座半程票价5元/人(以1909广场站为区间),全程10元/人,往返20元/人;软座全程30元/人(含饮料小吃),往返50元/人(含饮料小吃)。
执行客运业务的列车由一辆东风21内燃机车及一节软座车厢和三节硬座车厢组成,全车总共可乘载乘客206人。车上乘务员统一着民国装,颇有年代感。在开车前,我仔细打量了火车头,在车底制动轮前后方发现了有趣的装置——沙箱。在铁轨上加沙也就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止车轮打滑空转。像这种装置也只有老式机车才能看到,而现在的高速动车组动力大多分布于客车各段,也就不再需要它了。
在这并不长的路途中先后经过木花果大花铁桥、玉林山七孔石桥这两座风格迥异的百年老桥,以及十来处弯道和隧洞。放眼整条滇越铁路桥隧总量应有500以上,弯道陡坡更是不计其数,足以窥见当时筑路之艰难。
(五)屏边五家寨人字桥
返回蒙自后,10月5日上午再次来到蒙自北客运站,坐最早一趟班车去往屏边县和平乡。到了和平乡,花130元包辆三轮摩托车往返于人字桥。从镇上去人字桥路程近20公里,这段路蜿蜒曲折,历经水泥路、砖石路、砂石路,随时切换。颠簸了1小时终于到达通向人字桥的铁路边。我经常出去旅游,早已“久经考验”,这种差劲的路对我来说屁事没有。若是坐不了车的人就不建议走这条路了,省得“翻江倒海”“半死不活”。自驾可从湾塘乡方向前往,那边路况应该会好很多,就是离蒙自远了点。
沿着铁路线穿过两个隧道,后面隧道尽头处便是大名鼎鼎的五家寨人字桥。次南溪河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亦称五家寨铁路桥,因形似“人”字,简称人字桥。桥建在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之上的两山隧道之间,桥长71.7米(包括与山体连接部分),宽4.2米,重180余吨,桥面离谷底102米,全用钢板、角钢、铆钉联接而成。
人字桥是滇越铁路上最艰巨的工程。依图纸规划桥要修在山高谷深而距离又短的悬崖峭壁之间,按当时的条件大型建材是很难送到那里的,也难以施工。于是桥的设计方案一直定不下来。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自告奋勇,给出了一个巧妙的设计。该设计不仅符合力学特性减轻桥梁的自身重量,而且构件不算太大可拆分,便于运输和施工。
1907年人字桥开始动工,所有构件均在法国量身定做,通过海运、河运、马驮人扛搬运至此。由于施工条件恶劣,至1908年12月落成,有800多名中国劳工为这座桥献出了生命。
抗战期间,人字桥命运多舛。前期日军为切断滇越铁路曾多次派出飞机轰炸,人字桥所在地山多林密,位置隐蔽,没能摧毁。日军占领越南后,为防止其沿滇越铁路北上,大面积拆除铁轨,炸毁重要桥隧。人字桥本在破坏之列,后考虑到重建难度极大,予以保留。
百年后的今天,人字桥依旧坚挺,默默的见证了中国从任人宰割到如今伟大复兴的历程。其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书写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
国庆假期还有些“余额”,本打算利用半天时间前往滇越铁路中国境内最后一站——河口县,参观河口海关旧址和中越铁路跨国大桥。奈何河口处在边境线上,防疫压力大。虽说当时没有病例,但却需要持健康码、行程码绿码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才能去往,否则连车站都进不了。不仅去时手续麻烦,万一回来后被抓去“14+14”连续捅几次喉咙,那就得不偿失了。权衡利弊之后放弃游览,就此结束本次滇越铁路之旅。待以后天下太平,再有机会和时间时,把河口给补上。
(河口中越铁路跨国大桥旧貌)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高铁四通八达。随着昆(明)玉(溪)河(口)铁路的开通,如今从昆明坐上复兴号CR200J“绿巨人”动车组,最快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河口。“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蛇形的铁路,船行的火车,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乘客”早已成为缩影,定格于历史。
(昆明站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