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办报之路(二十八)
张占芝
今天我和各位一起关注《旅游与收藏》的第三十期,人是三十而立,小报也应该有个新面貌,从三版变成了两版,把图介的大负担卸了下去,真正成为门券专刊了。由于内容少了,刻的字也工整了许多。我有一次问刘主编,你的字写的为什么那么磕碜,得到的回答还真有些理由:这能怪我吗,别人多写字是练字,而我多写字是为了应付,几乎天天在写信,本来开始写的还可以,但后来就几乎飞了起来,久而久之,字写的要不难看那就出奇迹了。大夫为什么写的字别人看不懂,也是这个道理。你见过以前写小说的作家,又是书法家的吗?
头版刊登了长春自贡灯会的消息,这个活动是在南湖公园举行的,对我们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主编的小文中说长春人没见过世面,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想一想每天有6万人观灯,那是个什么场面。我们公交一天要出上百台车免费运送,车车都是爆满。灯会的检票方式也是前所未有,都是粉碎性的。我们有位副队长,那一个多月负责领导出车,天天和检票员套近乎,最后一张完整的票都没弄出来。
在该期小报上看,带图案的站台票那时才兴起,出现了很多收藏爱好者。很有成就的大有人在,哈尔滨的王庆堂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王老师也为我们东北的门券收藏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成功地在哈尔滨承办了十三全国的门券收藏展,也是目前二十届中落户东北的唯一一次。主办过大型交流会的人都有这个体会,能圆满举办成功是非常难的。为券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我们应该永远地记住他。
西游记宫是当时的新宠,全国各地都有它的影子。人们为什么那么喜爱,就是因为当时的文化生活太贫乏了,有了点新鲜事物就万人瞩目。不过对我们来讲也是好事,留下个门券专题让我们收藏,我和刘主编都狂热地收藏过西游记门券,回想起来还真是个乐趣。
今天又要到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我觉得这本装订成册的“书”余页不多了。说句实话我真没往后翻看过,看看办了多少期,我认为那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