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看国保(三十四)罗通山城
张占芝
罗通山城,东北最大的古山城,距今1700年,地处柳河、梅河、辉南三县交界,又是通化、白山、集安的门户,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据清末修订的《柳河县志》记载:“柳河县城东北60里之遥,有罗通山,山上古城在焉。相传罗通扫北攻占此山,故名罗通山。”
据出土的文物考证,罗通山城属汉代高句丽时期建造的古城,从汉代建立以后一直沿用到辽金,中间经历了1200余年,被称为“塞外小长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通山,原名骆驼山,位于柳河县城东北部,总面积6,267公顷,林地面积4,933公顷,山高林密,最高海拨为1,090米。该区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风景资源,素以城古、洞幽、林密、崖险、壁奇、峰峻、景秀而著称。
罗通山城位于罗通山中部主峰上,为高句丽绝奴部建于公元248年到291年,即中原的魏晋时期,是一处重要的战略性城堡。 山城依山傍势,由紧密相连的东西两城组成,中间共用一段城墙相连,全城周长7.5公里。
罗通山是久负盛名的文物古迹遗址和风景旅游胜地。穿过一片树林,眼前突然出现一处奇景,高大兀立的长脖砬子,倏地从下到上垂直断开,形成一条石廊。站在石廊里仰头观望,只能看到青天一线,白云数朵。所以,人们又称此地为一线天。石廊上有游人题写的“石廊天阙”4个斗大的黑字。两厢是斧劈刀削般的峭壁,高有30多米,长约50米,当间通道只有1米宽。置身其中,真有入天门之感。
穿行幽谷深壑中,眼前一面危崖峭壁挡住去路,它有1米多宽,20多米高,百余米长,梭角分明,似一道天然影壁,罗通山特有的刺榆根部从顶端向下伸延,以其千钧之力,将石壁一劈两瓣,涨开宽宽的裂缝,榆却挺立于悬崖之上,随风摇曳。石壁上有人题诗曰:“影壁挺秀赖天成,突兀孤高摩苍穹,更有奇树生绝顶,令人惊诧造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