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水利博物馆正式开馆
保定 陈明新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保定水利博物馆(清河道署)于2021年12月16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上午九点30分举行了开馆仪式。国家水利部、河北省水利厅、保定市政府和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主席台和参会嘉宾
清河道署现位于保定市中心城区的兴华西路277号,是我国现存保护较好的清代水利管理机构和道台衙署,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清河道署在整体布局上呈中轴对称分布,分东、中、西三路。在功能设置上,遵循“前衙后邸”的规制。在设计上吸收了南方园林的特点,各院正房、厢房和耳房外均建有檐廊,正房与厢房之间建有连廊相通,中路与东、西路之间的过道则建有檐廊或连廊。如此,同一院落各房间可顺廊相连,同一轴线上各院可前后相通,不同轴线上的各院之间则左右相通。在多雨的北方平原地区,这种建筑布局既美观又实用,成为北方衙署中不可多见的建筑型式。
清河道署原位于保定市裕华路天主教堂,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迁至今址。清河道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始设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正四品,主要负责大清河、滹沱河及各淀泊等畿南水系的治理。在雍正四年至宣统三年(1726年—1911年)的185年间,先后有179任、115位道员在此主持治水,其中9位因政绩卓著而官至直隶总督。在他们的努力下,保定和畿辅地区的水利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民国时期为军阀王占元公馆,后改为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部。
2013年,清河道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保定市水利局按照设计方案,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招标确定了清河道署修缮施工单位。9月,开始对清河道署进行修缮,历时四年,使几近废墟及垃圾场的清河道署重现往日的风采,瓦青柱红、飞檐斗拱的古建筑群落重现世人面前。2018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全国文物专家对清河道署修缮工程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此工程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验收。清河道署的修缮完成增加了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为保定水利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保定水利博物馆布展面积为1500平方米,共分为序厅区、古代水利展区、近现代水利展区、现代水利展区、室外互动区、青少年节水教育展区、清河道署展区,收集整理了上万件水利实物、史料,航拍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照片,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展示,布展内容丰富多彩并切合保定水利实际。2019年10月施工布展开始,2020年10月完工,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已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2021年1月,保定水利博物馆被水利部、共青团委、中国科协联合评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这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
开幕式使用的嘉宾证和工作证
开馆当天使用的免费门票
古香古色的简介
简介内页
2021.12.16.于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