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集创作之路
秦皇岛 刘振林
我是2013年开始收藏门券的,也大约同时开始接触券研网,最初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增加了一处幽静的港湾,在喧嚣处待久了,就划进来休息一下。
从一开始,我就最喜欢券研网的《券集展示》栏目,觉得把一枚枚零散的门券通过主题线索串联起来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于是就萌生了创作专题券集的念头。由于我上学学的是园林专业,学校工作教的也是园林专业,而与园林相关的门券又是浩如烟海,因此我的收藏专题——园林,就很自然的产生了。直到2015年初,我觉得自己收藏的银杏门券差不多能成“集”了,就尝试着编辑起自己的首部电子门券专集《银杏风采》来。其实当时还并不懂制作券集的规则,就是依葫芦画瓢而已,用A3幅面做了10张贴片。试着投到券研网,几天后竟在网上展示了,觉得很受鼓舞。不过陈明新老师通过王站长告诉我今后制作券集贴片要做成270mm×390mm的标准贴片,并且贴片数尽量是9的倍数,即整框数,我这才知道我制作的券集是不规范的。2016年8月我又将这部券集用标准贴片的幅面拓展成18张贴片(2框),投到券研网后陈明新老师还在标题页添加了提纲,使其更加完善。之后还多次得到陈老师的指导,比如在作完《赏松》券集后发给陈老师,他给我提出了两点建议:1.通篇文字太多,应该突出门券素材,建议删减文字,并可参考都兴水、周新娥、周晓萍等老师的作品;2.版面整体设计不平衡,重心过于偏下了,建议将整体重心向上调整。并且还给我制作了两个示范页。按照陈老师的建议修改后,效果果然好了很多。去年(2021年)8月底,我把《券游北京植物园》发给陈老师后,他又通过邮件提示我:如果将背景色调淡一些,或者用浅天蓝色,效果更好一些。调整之后,页面清新明朗了许多……在制作券集的道路上,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步的。
到目前我已在券研网展示了17部电子券集,其间既获得了集券之乐,又通过创作电子券集梳理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在探究券面内容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知识。正是:痴迷券研网,怡情亦增知。佳集何所成?网站有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