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里话金塔
朱逸民
南昌——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众多,不但有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 653年)的江南名楼滕王阁,还有始建于唐代 (公元904—907年)的绳金塔,是新豫章十景之一的著名古建筑景点。
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古剑3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 样),外绕金绳4匝,还有舍利300粒。绳金塔顶为铜制镇火鼎,传说能镇火降灾。绳金塔 铭“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域”,而豫章名谣则云 “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
绳金塔历经兴毁,据记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塔圮,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其后乾隆四年(1739年),五十二年 (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 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年塔遭雷击起起火,部分木质结构被焚。解放后,千年金塔依然屹立不倒,但周边已被破旧的民房和农用菜地包围着。1985年是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新的绳金塔焕然一新,但和古塔相比,失去了古塔的风韵。如今,以绳金塔为中心的绳金塔景区面积扩大了数倍,每年的9月中下旬到10月的上旬均要举办绳金塔庙会,绳金塔文化经贸节,同时全国各地的特定商品和特色小吃云集于此,增加了节日的气氛,绳金塔庙会还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节庆50强”。
绳金塔庙会以其地道的南昌特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南昌市乃至江西文化经贸活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