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影”两广路(一)
两广路正式名称为广安大街,2000年开始改造,2001年8月全线通车。
广安大街东起广渠门立交桥,西至西二环广安门立交桥,故称为两广路。
广安大街是统称,由广安门内大街,骡马市大街,珠市口西大街,珠市口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五条路组成,全长8公里,是北京城重要的一条道路。
那我们还是从东至西,从广渠门说起。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东城墙上唯一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
广渠门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5年),主要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
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建筑规模比较小的城门,跟它对称的广安门体量比它大得多。
由此,北京城门中除东便门和西便门两个便门带儿化音之外,城门中唯独广渠门也带儿化音。
图为1953年广渠门内大街,远处的广渠门城楼拆的只剩下券门
说到广渠门,怎么也躲不过发生在明朝的袁崇焕广渠门大捷。
崇祯二年(1629年)明朝与后金(皇太极)在广渠门下爆发的一场战争,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获得广渠门之战的胜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渠门铁路桥
这张照片是两广路改造之前由作者拍摄,位置是广渠门铁路桥西第一个路口往北。进路口往右前方是白桥大街,左前方是花市斜街,袁崇焕墓就在当年的花市斜街上。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广东东莞县人,明末名将,著名的爱国英雄、民族英雄。
崇祯即位后重用袁崇焕,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
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陷害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其部下佘义士不忍督师暴尸荒野,将袁崇焕头颅盗回,埋在了自家院中。
大家注意,龙潭公园的门票是错字票,大家找找哪个字错了。
袁崇焕庙在不远处的龙潭公园内,由东莞人张伯桢1917年建立。庙门两旁,刻有康有为亲笔题写的对联,庙内明间正壁上,镶嵌着袁督师的石像。
白桥大街有隆安寺,该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始建。现今保存下来的形制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庙的建筑风格。
据北京文史工作者申哥介绍:原崇文区少年宫就坐落在隆安寺内,成为少年宫之前,隆安寺曾于1952年被隆安寺小学所占用。其后不久,隆安寺小学易名为白桥南里小学,且随之成为东花市少年之家。
1983年,原崇文区政府对隆安寺进行了较大规模修缮,于1984年将其定名为崇文区青少年科技馆。
隆安寺的最终衰败,乃是清代末叶之事。清道光、咸丰年间(1820—1861年),隆安寺的香火便逐步中断,庙宇开始沦为制造佛香的作坊,与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存放灵柩之地。寺之四周成了“丛葬之所”。
现如今,一些残碑断匾安放在隆安寺,这里仿佛要变为南城地区的石刻博物馆,我们一同期待。
这张照片是两广路改造之前由作者拍摄,位置是广渠门铁路桥西第一个路口往南——夕照寺街。
夕照寺街因夕照寺而得名。夕照寺现存大殿两座,前殿3间,后殿为大悲殿。
夕照寺原为南城大寺。该寺的始建年代不详,但可能始建于元末或明朝的前期。
最著名的是大悲殿内的两幅壁画,西壁有《古松图》,为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陈寿山在乾隆四十年所画,为一高一矮双松。东壁上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王安昆的草书《高松赋》。《古松图》和《高松赋》,书画双璧,是古刹珍品,现保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
夕照寺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山门殿前有一个大红照壁(影壁),据说每当夕阳西下,阳光照在壁上红光四射,所以取名夕照寺。山门殿内左供蔡伦,右供关羽,背后与其他寺庙一样供韦驮。
我不大懂宗教,但寺庙中供蔡伦的极少。说到蔡伦,想起小时候自由市场里小贩卖十三香的吆喝声: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
有人会问:“金台夕照”和夕照寺有关系吗?我只能回答您:没关系。
2002年修建东三环金融中心时,曾出土“金台夕照”石碑。在清代这里是清八旗兵的练兵场,建国后这里为3501厂 。
现在地铁十号线有“金台夕照”这一站。
还可能有人会问:电影《夕照街》和这个地方有关系吗?我也只能回答您: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未完待续
本文部分门票由马明言老师提供,作者在此表示感谢!